河山之德
拼音:hé shān zhī dé
注音:ㄏㄜˊ ㄕㄢ ㄓ ㄉㄜˊ
词性: 成语

河山之德的意思

词语解释:

《诗•鄘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引证解释:

《诗·鄘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
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宋曾巩《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妻郑氏追封楚国夫人》:“敕:诗人之义,君之夫人有委蛇之行,河山之德,然后在尊位,备盛服,从其夫荣,可以为称。”

网络解释:

河山之德

  • 河山之德,读音hé shān zhī dé,汉语成语,形容妇人德容之美。出自《诗·墉风·君子偕老》。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ㄏㄜ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SKG
    • 五行

    (1)(名)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流|内~|运~|护城~。

    (2)(名)指银河系:~外星系。

    (3)(名)特指黄河:~西|~套。

    • 拼音shān
    • 注音ㄕ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MMMM
    • 五行

    (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

    (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

    (3)(名)蚕蔟:蚕上~了。

    (4)(名)指山墙:房~。

    (5)(名)姓。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
    • 注音ㄉㄜˊ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TFLN
    • 五行

    (1)(名)好的品行:美~。

    (2)(名)恩惠、好处:感恩戴~。

    (3)(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