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年
拼音:dài nián
注音:ㄉㄞˋ ㄋ一ㄢˊ

待年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女子待年长而聘。
谓等待年老致仕。

引证解释:

⒈ 谓女子待年长而聘。

《后汉书·皇后纪下·献穆曹皇后》:“操进三女宪、节、华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万匹,小者待年於国。”
李贤注:“留住於国,以待年长。”
后因以称女子待嫁。 南朝宋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南朝梁张缵《丁贵嫔哀策文》:“爰及待年,含章早穆;声被洽阳,誉宣中谷。”

⒉ 谓等待年老致仕。

宋曾巩《祭致仕湛郎中文》:“维公早以郎潜,安於养志;晚而家食,曾不待年。治绩纪於朝廷,行实推於乡里。”
宋范公偁《过庭录》:“蜀公表谢曰:‘六十三而告老,盖不待年;七十五而復来,孰云中礼。’”

国语词典:

女子留以待年长而嫁。

网络解释:

待年

  • 待年,汉语词汇。
  • 拼音:dài nián
  • 释义: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或“待字闺中”。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会把头发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岁。
  • 字义分解

    • 拼音dài,dāi
    • 注音ㄉㄞˋ,ㄉㄞ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TFFY

    dài

    1.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dāi

    1. 停留,逗留,迟延:你待一会儿再走。

    • 拼音nián
    • 注音ㄋㄧㄢ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RHFK
    • 五行

    (1)(名)时间的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行历法规定平年三百六十五日;每四年有一个闰年;增加一日;有三百六十六日。

    (2)(名)每年的:~会|~鉴。

    (3)(名)岁数。

    (4)(名)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

    (5)(名)时期;时代。

    (6)(名)一年中庄稼的收成。

    (7)(名)年节。

    (8)(名)有关年节的(用品)。

    (9)(名)(Niá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