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
拼音:sēng gé lín qìn
注音:ㄙㄥ ㄍㄜˊ ㄌ一ㄣˊ ㄑ一ㄣˋ

僧格林沁的意思

词语解释:

僧格林沁(传统蒙文:ᠰᠡᠨᠭᠡᠷᠢᠨᠼᠡᠨ,鲍培转写:Sengge Rinchen,西里尔字母:СэнгэРинчен;1811年7月24日-1865年6月12日),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属内蒙古)人,蒙古族。

国语词典:

人名。(西元?~1865)​清蒙古科尔沁亲王,姓博尔济吉特氏,咸丰时破太平军林凤翔于天津,后追捻匪,遇伏死。卒谥忠。

词语翻译

德语
Senggerinchin (Pers)​

网络解释:

僧格林沁

  • 僧格林沁(1811年7月24日—1865年6月12日),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著名爱国将领,晚清名将,蒙古科尔沁旗(今属内蒙古)人,贵族出身,善骑射。道光五年(1825年),入嗣袭扎萨克多罗郡王。旋入京,为御前行走。道光十四年(1834年),授御前大臣。后历任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等职,颇得道光、咸丰两帝宠信。
  • 咸丰、同治年间,僧格林沁参与对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等战争,军功卓著。咸丰五年(1855年),击溃太平天国北伐军,俘林凤祥、李开芳,晋封博多勒噶台亲王。
  • 咸丰九年(1859年)僧格林沁到天津督办大沽口和京东防务,第二次大沽口之战面对来犯英法联军,僧格林沁带领部队,奋起抵抗,痛击英法联军。战斗击沉敌舰4艘、重创敌舰6艘,击毙、击伤英法联军484人,重伤英军海军司令何伯(贺布)。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清军抗击外来侵略中取得第一次伟大胜利。当时,马克思也亲自撰文,高度赞杨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 僧格林沁平素爱护百姓、善待士卒,他去世时,百姓罢市,巷哭野祭。灵柩返回北京时,献上的万民伞有七十多柄,兵弁、百姓皆迎祭,哭声震地。
    • 1、如此多方准备,一旦狡焉思逞,僧格林沁大兵扼之于前,各路乡勇蹑之于后,加以泄水塞土诸法,洋船欲进不能,欲退不得,而谓不足制其命者,吾不信也。
    • 2、咸丰皱了半天眉头,下旨僧格林沁、瑞麟退守通州,严防洋人内犯。
    • 3、僧格林沁惘顾国恩,荒误军机,置使八里桥一战全军尽没,京津失守,以至动荡天朝国本。
    • 4、着僧格林沁派员即将耆英锁扭押解来京,交巡防王大臣,会同宗人府刑部,严讯奏。
    • 5、一如帐中,李全忠也顾不得许多礼仪,直接出示道光帝信物,待僧格林沁验明之后,立马宣旨“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接圣上口谕”。
    • 6、当英、法军舰逼临大沽海口时,咸丰帝还谕示僧格林沁、恒福不可“仍存先战后和”。

    字义分解

    • 拼音sēng
    • 注音ㄙㄥ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WULJ
    • 五行

    (名)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和尚:~人|~衣。

    • 拼音
    • 注音ㄍㄜ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STKG
    • 五行

    1.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格子纸。方格儿布。

    2.  法式,标准: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

    3.  表现出来的品质: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

    4.  阻碍,隔阂:格格不入。

    5.  击,打:格斗。格杀。

    6.  推究:格致。

    7.  树的长枝。

    8.  至,来:格于上下。

    9.  感通:格于皇天。

    10.  变革,纠正:格非。

    11.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 拼音lín
    • 注音ㄌㄧㄣ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SSY
    • 五行

    (1)(名)成片的树木或竹子:树~|竹~|山~|防风~。

    (2)(名)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艺~|碑~。

    (3)(名)林业:农~牧副渔。

    (4)(名)(Lín)姓。

    • 拼音qìn
    • 注音ㄑㄧㄣ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INY
    • 五行

    (1)(动)(香气、液体等)渗入或透出:~人心脾。

    (2)(动)〈方〉头向下垂:~着头。

    (3)(动)〈方〉向水里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