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夷
拼音: | kūn yí |
注音: | ㄎㄨㄣ 一ˊ |
昆夷的意思
词语解释:
殷·周时我国西北部族名。
泛指西北方少数民族。
引证解释:
⒈ 殷周时我国西北部族名。
引《诗·小雅·采薇序》:“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
郑玄笺:“昆夷,西戎也。”
⒉ 泛指西北方少数民族。
引唐李德裕《扶风马公神道碑铭》:“帝欲昆夷即序,士马无譁。”
宋沉括《谢将士曲珍已下授官表》:“念四牡之驾,行释昆夷之忧;微一日之劳,遽蒙东山之閔。”
国语词典:
西戎种族的一支。分布于今陕西泾渭流域一带。
网络解释:
昆夷
昆夷 (汉语词汇)
字义分解
- 拼音kūn
- 注音ㄎㄨㄣ
- 笔划8
- 繁体昆
- 五笔JXXB
- 五行火
1. 子孙,后嗣:昆裔(子孙后代)。后昆。
2. 哥哥:昆弟(a.兄弟;b.友好亲爱)。昆仲。昆季。昆玉(称人兄弟的敬辞)。
3. 众多:昆虫(虫类的统称)。
4. 山名(a.“昆山”,在中国上海市和江苏省;b.“昆仑山”,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处,亦作“崑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