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韪
拼音:bù wěi
注音:ㄅㄨˋ ㄨㄟˇ

不韪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不是;过错。

不善。

即不若,传说中害人之怪物。

引证解释:

⒈ 不是;过错。

《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徵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韙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魏书·萧宝夤传》:“皇朝绵基累叶,恩均四海,自北徂南,要荒仰泽,能言革化,无思不韙。”
清吴趼人《俏皮话·铜讼》:“然而世风不古,往往有功於人世者,反冒不韙之名;其有令誉者,皆粉饰升平、徒有其表之辈耳。”
黄人《<钱牧斋文钞>序》:“然亦因其不幸而重犯不韙,又不得志,其文乃雄奇变化,随其一生之歷史而自为风气,领袖两朝,要无愧色。”

⒉ 不善。

《文选·张衡<东京赋>》:“京室密清,罔有不韙。”
薛综注:“韙,善也。谓无復疫癘,皆得安善也。”

⒊ 即不若,传说中害人之怪物。

国语词典:

过失、不是。

如:「冒天下之大不韪。」

网络解释:

不韪

  • 不韪是汉语词汇,拼音bù wěi,出自《文选·张衡》。
    • 1、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侵略弱小国家,我们就反对谁。
    • 2、我之甘冒世之不韪,乃求良心之安顿,人格之独立。在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 3、这帮狼族本来就不愿意冒大不韪去造新女王的反,如今听得皓月这样说,口中便迟疑了下来。
    • 4、何者?妾父情性夙愚,不达大道,有女获侍至尊,荣宠已极,恐自谓复何惧,所行或不韪,每用忧念。 
    • 5、我料定翁常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贸然行款招安。
    • 6、不过,我想知道的是,你和多宝,为什么甘冒大不韪之险来杀我和准提?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wěi
    • 注音ㄨㄟˇ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JGHH
    • 五行

    (动)是;对(常和否字词连用):冒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