豸冠
拼音:zhì guān
注音:ㄓˋ ㄍㄨㄢ

豸冠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即獬豸冠。
借指纠察﹑执法的官员。

引证解释:

⒈ 即獬豸冠。

《旧唐书·肃宗纪》:“御史臺欲弹事,不须进状,仍服豸冠。”
宋黄庭坚《次韵郭明叔长歌》:“文思舜禹开言路,即看承詔著豸冠。”
清王韬《淞滨琐话·金玉蟾》:“惟监司观察之尊,豸冠绣衣之荣,或可稍为吐气。”

⒉ 借指纠察、执法的官员。

网络解释:

豸冠

  • tún pāi ㄊㄨㄣˊ ㄆㄞ
  • 豚拍
  • 猪肋肉。一说,指猪腿。拍,同“ 髆 ”。《周礼·天官·醢人》:“豚拍鱼醢。” 郑玄 注:“ 郑大夫 、 杜子春 皆以拍为膊,谓胁也。或曰:豚拍,肩也。今 河间 名豚胁。” 清 厉鹗 《答金华马使君启》:“酒波挹縠水之清,豚拍是洞天所产。”
  • 字义分解

    • 拼音zhì,zhài
    • 注音ㄓ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EER
    • 五行

    zhì

    古书上指没有脚的虫子。[虫豸]旧时对虫子的通称。

    zhài

    [冠豸山]山名,在福建省连城。

      • 拼音guān,guàn
      • 注音ㄍㄨㄢ,ㄍㄨㄢ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PFQF

      guān

      1. 帽子: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2.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

      guàn

      1. 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冠。

      2.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冠军。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