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豸
拼音:guān zhì
注音:ㄍㄨㄢ ㄓˋ

冠豸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代御史所戴的帽子。
2.指担任御史之类的官吏。

引证解释:

⒈ 戴豸冠。豸冠,即獬豸冠,古代御史所戴的帽子。

唐白居易《见萧侍御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臺中萧侍御,心与鸿鹤同,晚起慵冠豸,闲行厌避驄。”
明方孝孺《张文敏画像赞》:“使之正色立朝,簪笔冠豸,庸邪当破胆而潜遁。”

⒉ 指担任御史之类的官吏。

唐孟郊《寄院中诸公》诗:“冠豸犹屈蠖,匣龙期剸犀。”

网络解释:

冠豸

  • 冠豸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guān zhì,意思是担任御史之类的官吏。
  • 字义分解

    • 拼音guān,guàn
    • 注音ㄍㄨㄢ,ㄍㄨㄢ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PFQF

    guān

    1. 帽子: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2.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

    guàn

    1. 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冠。

    2.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冠军。

    3. 姓。

    • 拼音zhì,zhài
    • 注音ㄓ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EER
    • 五行

    zhì

    古书上指没有脚的虫子。[虫豸]旧时对虫子的通称。

    zhài

    [冠豸山]山名,在福建省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