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bái lù dòng shū yuàn |
注音: | ㄅㄞˊ ㄌㄨˋ ㄉㄨㄥˋ ㄕㄨ ㄩㄢˋ |
白鹿洞书院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 唐李渤隐居读书于此,曾畜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后渤任江州刺史,于其地建台榭,遂以白鹿名洞。 南唐时建学馆于此,称庐山国学。 宋初改称白鹿洞书院。 朱熹为南康军守,尝手订学规,讲学其中。 明清仍为书院。 清赵翼有《白鹿洞书院》诗。参见“白鹿洞”。
引《宋史·道学传三·朱熹》:“除知南康军 ……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復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明王士性《广志绎·江南诸省》:“白鹿洞书院在五老峯下,始自南唐,以李善道为洞主,建学置田,以给诸生,至宋而大盛,与嵩阳、石鼓、岳麓为四大书院,盖是晦翁过化之处,巖壁间多遗手泽。”
国语词典:
宋时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江西省星子县北庐山五老峰下。参见「白鹿洞」条。
网络解释:
白鹿洞书院 (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 1、通过考辨,可以确认,马瑞辰曾于嘉庆十二年前后掌教过白鹿洞书院。 ()
- 2、从白鹿洞书院的复兴想到的……
- 3、对白鹿洞书院有大贡献的,对中国古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过顶极作用的朱熹,一生的经历都是跋涉在无尽的荆天棘地之中。
- 4、庐山国学和白鹿洞书院在教育学生方面都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式。
字义分解
- 拼音bái
- 注音ㄅㄞˊ
- 笔划5
- 繁体白
- 五笔RRRR
- 五行水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
- 拼音lù
- 注音ㄌㄨˋ
- 笔划11
- 繁体鹿
- 五笔YNJX
- 五行火
(1)(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四肢细长;尾巴短;一般雄兽头上有角;嫩角上有茸毛;内含血液;是贵重的药材。
(2)(Lù)姓。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4
- 繁体書
- 五笔NNHY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特~。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
与白鹿洞书院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