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经
拼音:zhèng jīng
注音:ㄓㄥˋ ㄐ一ㄥ
词性: 形容词副词

正经的意思

词语解释:

[ zhèng jīng ] :

(形)①端庄正派:~人。②正当的:~事儿|我们的钱必须用在~地方。③正式的;合乎一定标准的:~货。


[ zhèng jing ] :

端庄,光明正大。


引证解释:

⒈ 指儒家经典。以别于诸子百家之书。

晋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凡此数事,语异正经,其书近出,世人多不信也。”

⒉ 正当;正当的。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楚庄王》:“以贤君讨重罪,其於人心善,若不贬,孰知其非正经。”
《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宝釵﹞细想:他只顾把这些‘出世离羣’的话当作一件正经事,终久不妥!”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一:“他‘不是绅缙’,从没干过一件在太太们眼里看来是正经的事。”

⒊ 端庄严肃。

宋张载《经学理窟·自道》:“某自今日欲正经为事,不奈何须着从此去,自古圣贤莫不由此始也。”
《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还是一副正经面孔,望了众人。”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学者和大师们的话是不会错的,‘开心’也总比正经省力,于是乎翻译的脸上就被他们画上了一条粉。”

⒋ 正派。

清李渔《意中缘·嘱婢》:“我是人家的丫鬟,落你圈套也罢了,怎么把正经人家的女儿,也是这般做弄起来。”
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

⒌ 正式的,合乎一定标准的。

《老残游记》第六回:“倘若他也像我,摇个串铃子混混,正经病,人家不要他治;些小病痛,也死不了人。”
朱自清《中国歌谣》:“其来源我疑心是故事或历史小说,而非正经的历史。”
老舍《老字号》:“钱掌柜走后, 辛德治 --三合祥的大徒弟,现在很拿点事--好几天没正经吃饭。”

⒍ 真正;确实。

《金瓶梅词话》第六八回:“他一年来在此做买卖两遭,正经在里边歇不的一两夜。”
《红楼梦》第五五回:“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呢!”

国语词典:

旧称十三经为「正经」。

如:「正经话」、「正经事」。

网络解释:

正经 (汉语词语)

  • 正经,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zhèng jing,也读zhèng jǐng,指儒家经典。如:《论语·为政》:“功乎异端,斯害也已。”正经也指态度庄重、正派。
  • 1、老师一本正经的走进教室给我们讲课。
  • 2、猪八戒一直油腔滑调,而唐僧却总是一本正经
  • 3、弟弟一本正经地坐在那,像一名老师。
  • 4、老师拿着书,一本正经的走进了教室。
  • 5、她圆鼓鼓的红脸颊和她一本正经的态度显得很不相称。
  • 6、我们在谈正经事,你不要来插科打诨。

字义分解

  • 拼音zhèng,zhēng
  • 注音ㄓㄥˋ,ㄓㄥ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GHD
  • 五行

zhèng

1.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7.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12. 姓。

zhēng

1.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 拼音jīng,jìng
  • 注音ㄐㄧㄥ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XCAG

jīng

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纱。~线。

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脉。~络。

3.经度:东~。西~。

4.经营;治理:~商。整军~武。

5.上吊:自~。

6.历久不变的;正常:~常。不~之谈。

7.经典:本草~。佛~。念~。十三~。

8.月经:行~。~血不调。

9.姓。

10.经过:~年累月。几~周折。这件事是~我手办的。~他一说,我才知道。

11.禁(jīn)受:~不起。~得起考验。

jìng

1.动词: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