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柳
拼音: | chā liǔ |
注音: | ㄔㄚ ㄌ一ㄡˇ |
插柳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寒食节的一种风俗。见宋吕原明《岁时杂记》。又﹐正月十五日亦有插杨枝的风俗。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寒食节的一种风俗。
引宋赵鼎《寒食书事》诗:“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
清吴伟业《琵琶行》:“插柳停搊素手筝,烧灯罢击花奴鼓。”
网络解释:
插柳
- 1、收藏迷转方向,无心插柳柳成荫。
- 2、清明,是缅怀的时节,旧时的美,铭记心田,忧伤的过往,莫再纠缠;清明,是踏青的时节,快乐的心情,四处寻遍,烦恼的思绪,抛向云端;清明,是插柳的时节,幸福的柳枝,插满家园。
- 3、真人版“愤怒的小鸟”、“寻宝大行动”,清明季独享的踏青、插柳、投壶、荡秋千、碰碰球等趣味活动精彩呈现。
- 4、九龙江,亦名漳州河,是福建省仅次于闽江的第二大河流,最早名"柳营江",因六朝以来"戍闽者屯兵于龙溪,阻江为界,插柳为营"故名。
- 5、其实作为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过清明是要插柳枝和戴柳条帽的,这样能起到驱邪的作用。
- 6、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关汉卿
字义分解
- 拼音chā
- 注音ㄔㄚ
- 笔划12
- 繁体插
- 五笔RTFV
- 五行金
(1)(名)长形或片状的东西进入别的东西里:~秧。
(2)(动)中间加进去:~手|~一句话。
与插柳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