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ū ér bù lòu |
注音: | ㄕㄨ ㄦˊ ㄅㄨˋ ㄌㄡˋ |
词性: | 成语 |
疏而不漏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疎而不漏”。
⒉ 谓法网虽宽,并无遗漏者。
引语本《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北史·倭传》:“暨箕子避地朝鲜,始有八条之禁,疏而不漏,简而可久,化之所感,千载不絶。”
明王錂《寻亲记·惩恶》:“天网疎而不漏。 张敏这廝呵,你为人太不悛,从前作过,赦后结寃,万剐凌迟谁见怜!”
⒊ 简要而不遗漏。
引《隋书·律历志下》:“日之与月,体同势等,校其食分,月尽为多,容或形差,微增亏数,疎而不漏,纲要克举。”
唐刘知几《史通·补注》:“切惟范曄之删《后汉》也,简而且周,疎而不漏,盖云备矣。”
唐刘知几《史通·书事》:“夫记事之体,欲简而且详,疎而不漏。”
国语词典:
语本《老子.第七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后以疏而不漏比喻法网虽宽大松散,但绝不会让犯罪者逃脱。《北史.卷九四.高丽等传.论曰》:「暨箕子避地朝鲜,始有八条之禁,疏而不漏,简而可久,化之所感,千载不绝。」明.无名氏《寻亲记.第三三出》:「天网疏而不漏,张敏这厮呵!你为人太不悛,从前作过,赦后结冤,万剐凌迟谁见怜!」亦指内容简要却不遗漏。唐.刘知几《史通.卷五.补注》:「范晔之删后汉也,简而且周,疏而不漏,盖云备矣。」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疏而不漏 (词语)
疏而不漏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暴徒丧心病狂,滥杀无辜,岂不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没蹦达几天,就被绳之以法了。
- 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犯罪分子都休想逃脱。
- 3、最近通过全国统一行动,一大批在逃犯被缉拿归案,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 4、疏而不漏,公安人员只用了两天就抓住了这个持枪在逃犯。
- 5、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隐藏了十几年的杀人犯终于被逮捕归案了。
- 6、这个横行不法的大盗,终于被捉拿归案,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字义分解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12
- 繁体疏
- 五笔NHYQ
- 五行金
(1)(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2)(形)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林|~星。
(3)(形)关系远;不亲近;不熟悉:~远|生~。
(4)(动)疏忽:~于防范。
(5)(形)空虚:志大才~。
(6)(动)分散;使从密变稀:~散。
(7)姓。
(8)(名)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
(9)(名)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
- 拼音ér
- 注音ㄦˊ
- 笔划6
- 繁体而
- 五笔DMJJ
- 五行金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 拼音bù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不
- 五笔GII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与疏而不漏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