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yī bū zuòèr bù xiū |
注音: | 一 ㄅㄨ ㄗㄨㄛˋ,ㄦˋ ㄅㄨˋ ㄒ一ㄡ |
词性: | 成语 |
一不做,二不休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一不做,二不休
(1) 事情已经开始了,就索性干到底
引证解释:
⒈ 唐赵元一《奉天录》卷四载:唐张光晟从朱泚叛, 泚兵败穷困, 光晟杀泚投降,而终不免于一死,“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后以“一不做,二不休”谓除非不做,已经做了,就索性干到底。
引《法演禅师语录》卷上:“谢庄主上堂云:‘一不做,二不休,不风流处也风流。’”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人便道:‘一不做,二不休。却是你来赶我,不是我来寻你索命。’”
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三折:“我如今一不做,二不休,拚的打死你也。”
《水浒传》第四十回:“一不做,二不休,众好汉相助着晁某,直杀尽江州军马,方才回梁山泊去。”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十:“这堂客眨一眨眼睛,心里默神:‘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添一点柴禾。’”
亦作“一不作,二不休”。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索性让我一不作,二不休,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杀个爽快!”
老舍《神拳》第二幕:“好吧,一不作,二不休!说吧,叫我干什么?”
国语词典:
既然已经做了,就索性做到底。本作「第一莫作,第二莫休」。语出唐.赵元一《奉天录.卷四》。唐代张光晟随朱泚叛乱,败后,光晟杀朱泚,向前来征讨之李晟投降,仍难逃死罪。受刑前云:「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意思是要就不要叛变,既已叛变,索性干到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谁知恶人手辣心硬,一不做,二不休,叫得先打后商量,……也必了人性命,然后动手的。」《野叟曝言.第一○○回》:「这事情弄大了!一不做,二不休,如今须得韦大哥为主,打开仓库,招兵买马,放出狱囚。」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一不做,二不休
字义分解
- 拼音yī
- 注音ㄧ
- 笔划1
- 繁体一
- 五笔GGLL
-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bù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不
- 五笔GII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zuò
- 注音ㄗㄨㄛˋ
- 笔划11
- 繁体做
- 五笔WDTY
(1)(动)制造
(2)(动)写作:~诗|~文章|~材料。
(3)(动)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活|~工|~买卖。
(4)(动)举行家庭的庆祝或纪念活动:~寿|~生日。
(5)(动)充当;担任:~官|~教员|~保育员|~工会主席|~妈妈的。
(6)(动)用做:~原料|~教材。
(7)(动)结成(关系):~伴|~亲|~对头|~朋友。
- 拼音èr
- 注音ㄦˋ
- 笔划2
- 繁体二
- 五笔FGG
(1)(数)数目字:一~。
(2)(数)序数;表顺序:第~。
(3)(形)次等的:~把刀。
(4)(形)两样:不~价。
与一不做,二不休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