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tóu zi |
注音: | ㄊㄡˊ ㄗˇ |
词性: | 名词 |
骰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骰子
(1) 用象牙、骨头或塑料做的小四方块;每面刻有点数;从一到六;常用一对做各种游戏或赌博;玩法是先摇动骰子,然后抛掷使两个骰子都随意停止在一平面上
引证解释:
⒈ 赌具。也用以占卜、行酒令或作游戏。多以兽骨制成,为小正方块,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一、四涂以红色,馀涂黑色。掷之视所见点数或颜色为胜负,故又称投子、色子。相传为三国魏曹植创制。参阅清顾张思《土风录》卷一。
引唐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之一:“玲瓏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新五代史·梁广王朱全昱传》:“太祖宴居宫中,与王饮博, 全昱酒酣,取骰子击盆而迸之。”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羣蛮聚博其上。骰子亦以骨为之,长寸餘而匾,状若牌子,折竹为筹,以记胜负。”
巴金《家》十六:“在明亮的灯光下也有许多人围着一张桌子吆喝地掷骰子。”
国语词典:
一种游戏或赌博用的骨制器具。正方形,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一、四漆红色,其余为黑色,以所掷在正上方的点数或颜色为胜负。此词常混同「色子」一词之音,读为ㄕㄞˇ.ㄗ。也作「色子」、「色数儿」。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骰子 (娱乐工具)
- 1、牌骰子、扇牌儿、钓竿、弹弓、毽子、风筝、象棋、促织盆等等,或摆或挂,占满了整个货架,五颜六色,琳琅满目。
- 2、他摸摸装在衣袋里信封中舒尔茨给他的五十块钱,抑制住自己要去掷骰子的瘾头。
- 3、无论如何,你的骰子已亮出它们的点数。我的骰子还在盒子里跳跃。卡尔维诺。
- 4、“反正我没赌过钱,我根本就没碰过骰子!我要赌过,就不得死!”张大兵再次赌咒。
- 5、仔细观察,牌九都是两个骰子点数的组合其中完全由两个相同的点数构成的会比较大。
- 6、这会儿,她身边左一个右一个两个二十出头的青年,正端着酒杯拿着骰子,桌面上横七竖八放着十几个小金啤的啤酒瓶。
字义分解
- 拼音zǐ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子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