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余
拼音:sān yú
注音:ㄙㄢ ㄩˊ

三余的意思

词语解释:

泛指空闲时间。
指余干﹑余姚﹑余杭三县。

引证解释:

⒈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歷注经传,颇传於世”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遇言:‘﹝读书﹞当以三餘。’或问三餘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餘,夜者日之餘,阴雨者时之餘也’。”
后以“三餘”泛指空闲时间。 晋陶潜《感士不遇赋》:“余尝以三餘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
宋苏轼《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诗:“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餘。”
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男儿事业在三餘,学就须乘駟马车。”
柳亚子《书赠张镜潭》诗:“最是津南人物美,三冬图史伴三餘。”

⒉ 指余干、余姚、余杭三县。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汉末童謡云:‘天子当兴东南三餘之间。’”
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三馀》:“餘干、餘姚、餘杭。”

国语词典:

原为三国魏董遇教导学生充分用来读书的三个余暇时间:冬、夜、阴。典出《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后泛指闲暇时间。

  • 1、志学之岁,驰百金而循经方,耄及之年,竞三余而勤药铒。
  • 2、我爹不靠谱,将我许给了江湖有名的星宿阁三当家,才三余年载就给我了一纸休书。
  • 3、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询经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药饵。 
  • 4、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
  • 5、此女子虽不似少女般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却又是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的另一番美丽。
  • 6、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桥头二月初。

字义分解

  • 拼音sān
  • 注音ㄙ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GGG
  • 五行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 拼音
  • 注音ㄩ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WTU
  • 五行

(1)(代)我。

(2)(Yú)姓。

(3)(名)剩下:~存|~党|~毒|~额|~款|~力|~粮|~剩|~缺|~外|~威|~蓄|~残|~多|~富|节~|盈~|心~力拙|不遗~力|残渣~孽|虎口~生|死有~辜|心有~悸|绰绰有~|游刃有~。

(4)(名)大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数|五百~斤|一丈~。

(5)(名)指某种事情、情况以外或以后的时间:~闲|业~|茶~饭后|兴奋之~|高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