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茎
拼音: | kuài jīng |
注音: | ㄎㄨㄞˋ ㄐ一ㄥ |
词性: | 名词 |
块茎的意思
词语解释:
块茎
(1) 一种呈块状的茎,通常是在地下形成的
英
引证解释:
⒈ 植物地下茎的一种,外形与根近似,含淀粉及养料甚多。可供繁殖。如马铃薯供食用的部分即是。
国语词典:
地下茎呈块状者,如马铃薯、菊芋等。可分割成数块,供繁殖新个体使用。
网络解释:
块茎
- 1、为莎草科植物荆三棱的块茎。
- 2、根部的块茎可以像小土豆一样煮着吃。
- 3、菊芋,俗称洋姜、日本姜、鬼子姜、姜不辣,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食用。
- 4、对七种天南星块茎从粉末显微特征、理化试验方面进行了比较鉴别。
- 5、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一个属,块茎或地下茎。
- 6、欧洲的一种莎草,有小的、可食用的坚果状块茎。
字义分解
- 拼音kuài
- 注音ㄎㄨㄞˋ
- 笔划7
- 繁体塊
- 五笔FNWY
- 五行土
(1)(名)(~儿)成疙瘩或成团儿的东西:糖~儿|煤~|把肉切成~。
(2)(名)ɑ)用于块状或某些片状的东西:两~香皂|一~布。b)用于银币或纸币;等于“圆”:两~香皂|一~布。b)用于银币或纸币;等于“圆”
与块茎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