鞞舞
拼音: | pí wǔ |
鞞舞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舞名。舞人执鞞鼓于前
或两旁
导舞,故称。未详所起,汉已用于宴享,隋犹存,但已不执鞞。舞时有歌,三国时歌词已散失。
或两旁
导舞,故称。未详所起,汉已用于宴享,隋犹存,但已不执鞞。舞时有歌,三国时歌词已散失。
引证解释:
古舞名。舞人执鞞鼓于前(或两旁)导舞,故称。未详所起,汉已用于宴享,隋犹存,但已不执鞞。舞时有歌,三国时歌词已散失。
晋张载《鞞鼓赋》:“《鞞舞》焕而特奏兮,冠众妓而超絶。”《宋书·乐志一》:“《鞞舞》,未详所起,然汉代已施於燕享矣。”参阅《晋书·乐志》、《隋书·音乐志》。
国语词典:
一种手持小鼓、摇动作响的民俗舞蹈。
网络解释:
鞞舞
字义分解
- 拼音bǐng,pí,bì,bēi
- 注音ㄅㄧㄥˇ,ㄆㄧˊ,ㄅㄧˋ,ㄅㄟ
- 笔划17
- 繁体鞞
- 五笔AFRF
- 五行水
bǐng
1. 刀剑柄上或鞘上近口处的装饰(一说刀剑鞘):“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pí1. 古同“鼙”,鼓名:“召令习鼓鞞。”
bì1. 古同“韠”,古代朝觐或祭祀时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种服饰。
bēi1. 〔牛鞞〕古县名。
与鞞舞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