痫病
拼音:xián bìng
注音:ㄒ一ㄢˊ ㄅ一ㄥˋ

痫病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癎病'。
指小儿痉挛之症。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癎病”。指小儿痉挛之症。

《后汉书·王符传》:“婴儿常病伤於饱也,贵臣常祸伤於宠也,哺乳多则生癎病,富贵盛而致骄疾。”
《南史·徐羡之传》:“义熙十四年,军人朱兴妻周生子道扶,年三岁,先得癎病。”

网络解释:

痫病

  • 痫病,中医病名。是一种短暂性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疾病,多因骤受惊恐,先天禀赋不足,脑部外伤及感受外邪,饮食所伤等,致使脏腑功能失调,风痰闭阻,痰火内盛,心脾两亏,心肾亏虚,造成清窍被蒙,神机受累,元神失控而引发痫病。与心肝脾肾有关,主要责之于心肝。治疗时当急则开窍醒神以治其标,控制其发作;缓则祛邪补虚以治其本。平时当根据疾病症状辨证论治,调其脏腑气血阴阳。加强生活的调理及发作的护理,以免发生意外,至关重要。
  • 字义分解

    • 拼音xián
    • 注音ㄒㄧㄢ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UUSI
    • 五行

    (名)癫痫;俗叫“羊痫风”或“羊角风”。一种时犯时愈的暂时性大脑机能紊乱的病症。病发时突然昏倒;口吐泡沫;手足痉挛。

      • 拼音bìng
      • 注音ㄅㄧㄥ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UGMW
      • 五行

      (1)(动)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状态:疾~|心脏~。

      (2)(名)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的状态:~了三天。

      (3)(名)心病;私弊:弊~。

      (4)(名)缺点;错误:语~|通~。

      (5)(动)〈书〉祸害;损害:祸国~民。

      (6)(动)〈书〉责备;不满:诟~|为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