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筝的词语
台北风筝 tái běi fēng zheng
台北风筝的发展,受大陆潍坊、天津风筝的影响较大,上世纪40年代未50年代初,从大陆去的居民,也把大陆各派风筝制作技艺传到了台北,与当地风筝互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台北放风筝的时间主要是在秋天。当地有句民谣:“九月九,风吹满天哮。”就是形容重阳节前后放风筝盛况的。风筝 fēng zheng
(1) 一种玩具,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飘扬空中 英 kite云筝 yún zhēng
有云状图饰的筝。玉筝 yù zhēng
古筝的美称。轧筝 zhá zhēng
筝之一种。调筝 diào zhēng
弹筝。筝马 zhēng mǎ
筝马,亦称筝柱、马子、雁足等。在历代的一些诗词歌赋中,我们还可以见到筝马的其他一些美称。筝柱 zhēng zhù
筝上的弦柱。每弦一柱﹐可移动以调定声音。筝人 zhēng rén
弹筝的人。筝语 zhēng yǔ
词集的别称。银筝 yín zhēng
用银装饰的筝或用银字表示音调高低的筝。移筝 yí zhēng
奏抚筝弦。瑶筝 yáo zhēng
玉饰的筝。亦用为筝的美称。风筝的美称。筝雁 zhēng yàn
筝柱。因筝柱斜列如雁行﹐故称。綫断风筝 xiàn duàn fēng zheng
亦作“线断风箏”。断了线的风筝。喻失去联系,无从寻觅。 元马致远 《集贤宾·思情》套曲:“他便似无根蓬草,任飘零不厌尘埃。假饶是线断风筝,落谁家也要箇明白。”《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大尹再教放下篮去取时,杳无踪跡。一似石沉大海,线断风筝。”线断风筝 xiàn duàn fēng zheng
失去联系,无从寻觅。筝阮 zhēng ruǎn
秦筝与阮咸。古代的两种拨弦乐器。秦筝 qín zhēng
古秦地(今陕西一带)的一种弦乐器。似瑟,传为秦·蒙恬所造,故名。秦筝赵瑟 qín zhēng zhào sè
1.秦国的筝和赵国的瑟。泛指名贵的乐器。鸣筝 míng zhēng
筝。弹拨乐器。弹筝。鸾筝 luán zhēng
筝的美称。亦泛指美乐。锦筝 jǐn zhēng
筝。筝上的绘文似锦﹐故称。筝妓 zhēng jì
弹筝的艺妓。唐李远有《赠筝妓伍卿》诗:"轻轻没后更无筝﹐玉腕红纱到伍卿。座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荤筝 hūn zhēng
风筝的风发音不准,听音近似“荤筝”。桓伊筝 huán yī zhēng
意思是用乐曲传达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