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陁的词语
山以小陁而大崩 shān yǐ xiǎo tuó ér dà bēng
陁:崩溃。山因为有小的崩溃所以倾塌。比喻小漏洞不及时补救,就可能酿成大祸。岩陁 yán tuó
1.亦作"岩陁"。 2.倾斜。头陁 tóu tuó
(1) 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后世也用以指行脚乞食的僧人。又作“驮都、杜多、杜荼” 英 梵dhūta;mendicant Buddhist monk首陁 shǒu tuó
1.亦作"首陁"。 2.即首陁罗。陂陁 pō tuó
1.亦作"陂阤"。亦作"陂陀"。 2.阶陛。 3.倾斜不平貌。 4.(云层)参差峥嵘貌。因陁罗 yīn tuó luó
梵语Indra的音译。或译为"因提梨"﹑"因陁罗"。意译作天主或天帝释。本为雷雨之神,或谓保护世界之神。陁靡 tuó mí
形容地势斜长而又绵延不断的样子。颓陁 tuí tuó
1.崩坏。隤陁 tuí tuó
崩塌﹔毁败。潭陁 tán tuó
随波流动貌。尸陁林 shī tuó lín
1.亦作"尸陁林"。 2.梵语?ītavana的译音。弃尸之处;僧人墓地。臊陁 sào tuó
1.亦作"臊陁"。 2.梵语鹦鹉的音译。倾陁 qīng tuó
倾覆毁坏。陗陁 qiào tuó
峭峻的山坡。坡陁 pō tuó
1.亦作"坡陀"。 2.山势起伏貌。 3.不平坦。 4.山;山坡。婆陁 pó tuó
1.见"婆陀"。盘陁 pán tuó
(1) 回旋曲折的样子 例 盘陁的山路 英 uneven stones (2) 形容石头突兀不平。也作“盘陁” 英 tortuous紫陁尼 zǐ tuó ní
1.亦作"紫陁尼"。亦作"紫駞尼"。 2.用骆驼毛织成的呢料。陁罗尼 tuó luó ní
即陀罗尼。弥陁 mí tuó
(1) 阿弥陁佛的略称。佛教指西方极乐世界中最大的佛 英 Amitabha Buddha曼陁 màn tuó
指曼陁罗花。那烂陁 nà làn tuó
亦作'那烂陁'。 梵语N?land?的音译。古代印度摩揭陀国的佛寺名。唐玄奘﹑义净等入天竺求佛经,皆曾停居此寺。那烂陁寺规模宏大,建筑壮丽,藏书丰富,学者辈出,是古代印度的最高学府。渴槃陁国 kě pán tuó guó
西域古国。汉 代为 蒲犁国。即今之 塔什库尔干。《南史·夷貊传下·渴盘陁国》:“渴槃陁国,于闐 西小国也。西邻 滑国,南接 罽宾国,北连沙勒。”渴盘陁国 kě pán tuó guó
1.西域古国。汉代为蒲犁国。即今之塔什库尔干。迦兰陁 jiā lán tuó
1.亦作"迦兰陁"。 2.梵语kalandaka的音译。(1)本为古印度人名。佛说法于王舍城,迦兰陁以其所有竹园起精舍奉佛,后因以其名称该僧园。晋法显《佛国记》:"出旧城北,行三百余步,道西迦兰陁竹园精舍,今现在。"《敦煌变文集·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王请佛于迦兰陁竹林,敷演于甚深密藏。"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山城北门行一里余,至迦兰陁竹园,今有精舍,石基砖室,东辟其户。"(2)山鼠名。佛书谓昔有毘舍离王入山,眠于树下。有毒蛇出欲害王,山鼠鸣叫,使王觉醒,王感其恩,因号山旁之村为迦兰陁。一说,为鸟名。据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九,救王者为迦兰陁鸟,其形似鹊,多栖竹林。参阅南朝梁僧旻宝唱《经律异相·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