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衡的词语
张衡 zhāng héng
词语解释⒈ 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曾在洛阳就读于太学。曾任南阳郡主簿、郎中、尚书侍郎、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浑象、候风地动仪、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木鸟。研究过圆周率,求得π=10(3.1622),绘制中国第一幅较完备的星图,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著有《灵宪》、《灵宪图》、《算网论》、《二京赋》、《归田赋》和《四愁诗》等。学衡派 xué héng pài
词语解释⒈ 文学团体。因创办《学衡》杂志而得名。1922年成立于江苏南京。主要成员有南京东南大学教授梅光迪、胡先、吴宓等。反对用白话取代文言,提倡国粹。明文衡 míng wén héng
词语解释⒈ 原名《皇明文衡》。总集名。明代程敏政编选。九十八卷,补缺二卷,选录明初至成化末辞、赋、乐府、琴操及散文一千一百二十一篇。其传状碑志保存了若干历史资料。国际收支平衡表 guó jì shōu zhī píng héng biǎo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基本核算表的组成部分。干衡 gān héng
北斗星的斗柄三星中的玉衡。指北斗。制衡 zhì héng
相互制约,使不偏移。阬衡 kēng héng
(枝条)重叠倾斜貌。守衡 shǒu héng
守衡是种物理名词,指的是不管怎么变化最后的总量是不变的。如能量守衡。盱衡 xū héng
(1) 扬眉举目 例 盱衡环顾 英 raise one’s brows and look up (2) 观察;纵观 例 盱衡政局 英 make a comprehensive survey李衡 lǐ héng
《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称橘子为“李衡奴”。水量平衡 shuǐ liáng píng héng
水循环的数量表示在给定任意尺度的时域空间中,水的运动(包括相变)有连续性,在数量上保持着收支平衡。静态均衡 jìng tài jūn héng
没有变动发生的状态体内平衡 tǐ nèi píng héng
也称为“内稳态”,“内环境稳定”,指外界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有机体保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倾向和机制。常衡 cháng héng
常衡,英美质量制度,用于金银、药物以外的一般物品(区别于“金衡”、“药衡”)。约从离衡 yuē cóng lí héng
以合纵之约击破连横之策。随遇平衡 suí yù píng héng
处于平衡的物体,在受到微小的作用时,它的重心高度不变,能在任意位置继续保持平衡的现象。如水平地面上圆球的平衡状态。丈尺权衡 zhàng chǐ quán héng
衡量事物的轻重长短。沙量平衡 shā liàng píng héng
沙量平衡为水文学的重要原理之一,是质量守恒原理在泥沙运动中的具体应用。冰壶玉衡 bīng hú yù héng
比喻高尚的品质,优雅的气质。商贾虞衡 shāng gǔ yú héng
贡税制度,相当于现代营业税性质。类似地,还有关市之征。“关市之征”和“商贾虞衡”当成是我国早期营业税和关税的雏形。报匡衡 bào kuāng héng
古文。物料平衡 wù liào píng héng
1、产品或物料实际产量或实际用量及收集到的损耗之和与理论产量或理论用量之间的比较,并考虑可允许的偏差范围。2、在分析化学中,物料平衡是指在一个化学平衡体系中,某一给定物资的总浓度(即分析化学浓度)与各有关形式平衡浓度之和相等。热平衡 rè píng héng
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无热量传递,且物体同外界之间无热量交换的状态。处于热平衡时,物体内部的温度处处相等,且与外界温度相等。蚌鹬争衡 bàng yù zhēng héng
指双方相争而两败俱伤的灾祸。参见:[[蚌鹬相持]]不稳定平衡 bù wěn dìng píng héng
受到微小的外力干扰就要失去平衡的平衡状态,如鸡蛋直立时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