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律的词语
律家 lǜ jiā
指研究佛教经义的人。律候 lǜ hòu
谓律管候气。律座 lǜ zuò
词语解释律座[ lǜ zuò ]⒈ 佛教称讲解戒律的人的讲席。引证解释⒈ 佛教称讲解戒律的人的讲席。引唐 欧阳詹 《同诸公过福先寺律院宣上人房》诗:“律座下朝讲,昼门犹掩关。”唐 白居易 《大唐泗州开元寺临坛律德徐泗濠三州僧正明远大师塔碑铭序》:“前后临戒坛者八,登律座者十有五。”律宗 lǜ zōng
中国佛教派别之一,唐释道宣所创,以持戒律为主,谓戒律为佛教之根本,解脱之要道,故称。律坐 lǜ zuò
1.亦作"律座"。 2.见"律座"。律院 lǜ yuàn
僧徒讲解戒律的房舍。泛指寺院。唐欧阳詹有《同诸公过福先寺律院宣上人房》诗。律则 lǜ zé
犹律条。律仪 lǜ yí
1.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 2.法律和礼节。律义 lǜ yì
疏解律令的意义。宋时一度为考试科目之一。律学 lǜ xué
古代传授法律知识的学校。晋始置律学博士,转相教授。后秦姚兴设律学于长安,召各郡县散吏入学,成绩优良者选任郡县狱吏。隋律学隶大理寺,唐宋律学隶国子监。法律学科。律行 lǜ xíng
1.指僧徒持守戒律的行为。 2.谓僧徒按戒律实践。律文 lǜ wén
法律条文。律条 lǜ tiáo
(1) 法律条文;有制约作用的条文 例 触犯律条 英 legal articles (2) 泛指准则;法则 例 做人的律条 英 norm律堂 lǜ táng
僧徒坐禅修戒的佛堂。律体 lǜ tǐ
律诗的体裁。律手 lǜ shǒu
掌握格律的能手。律诗 lǜ shī
(1) 中国旧诗体裁之一,形成于唐朝,每首诗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定规,有五律(五个字一句)、七律(七个字一句)两种 英 lushi,a poem of eight lines律身 lǜ shēn
犹律己。律人 lǜ rén
1.衡量他人。 2.约束他人。律切 lǜ qiē
切合格律。律律 lǜ lǜ
山高峻貌。律贯 lǜ guàn
指法律系统。律管 lǜ guǎn
亦称“律琯”。 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 古代亦用作测候季节变化的器具。律谷 lǜ gǔ
词语解释律谷[ lǜ gǔ ]⒈ 山谷名。即黍谷。在今北京密云县西南。相传地寒不生五谷,战国邹衍吹律于此而地温,始生黍,故名。引证解释⒈ 山谷名。即 黍谷。在今 北京 密云县 西南。相传地寒不生五谷, 战国 邹衍 吹律于此而地温,始生黍,故名。引《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律谷 罢煖。”李善 注:“律谷,黍谷 也。吹律以暖之,故曰 律谷。刘向 《别録》曰:‘ 邹衍 在 燕,有谷寒,不生五穀, 邹衍 吹律而温之,至生黍。’”律格诗 lǜ gé shī
律诗和格诗的合称。中唐人分乐府歌行以外的诗为律诗和格诗两类,如白居易自己把《长庆集》以后写的绝句﹑五律﹑七律及排律等近体诗称为律诗,五﹑七言古体诗称为格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