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大臣
  • 【拼音】:  

    qīn chāi dà chén

  • 【注音】:  

    ㄑ一ㄣ ㄔㄞ ㄉㄚˋ ㄔㄣˊ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欽差大臣

  • 【简拼】:  

    QCDC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正音】:  

    差;不能读作“chā”或“chà”。

  • 【年代】:  

    近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辩形】:  

    钦;不能写作“软”。

  • 成语意思

  • 解释:

    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的;不了解情况;也不进行调查研究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

  •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九回:“雯青因是钦差大臣,上海道特地派了一只富轮来接。”

  • 语法:

    钦差大臣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 示例:

    雯青因是钦差大臣,上海道特地派了一只官轮来接,走了一夜,次早就抵埠头。(清 曾朴《孽海花》第九回)

  • 英语:

    imperial envoy

  • 俄语:

    чрезвычáйный уполномоченный

  • 日语:

    勅蕍(ちょくし)

    • 1、封建社会最高统治集团往往派些钦差大臣作为他们励精图治的标榜。
    • 2、如果钦差大臣满天飞,那我们的作就没法开展了。
    • 3、这个钦差大臣来到地方,只知吃喝玩乐,根本不搞调查。
    • 4、一个钦差大臣便带著一打随员,从我的右小腿那里走了上来
    • 5、钦差大臣一般都带着敕书巡查地方
    • 6、钦差大臣以此名犯讳,遂去“龙眼”称之为“珍珠汤”。

    字义分解

    • 拼音qīn
    • 注音ㄑㄧㄣ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QQWY
    • 五行

    (1)(动)敬重:~佩。

    (2)(副)封建社会指皇帝亲自(做):~定|~赐。

    (3)(Qīn)姓。

    • 拼音chā,chà,chāi,cī
    • 注音ㄔㄚˋ,ㄔㄚ,ㄔㄞ,ㄘ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DAF

    chà

    1. 错误:话说差了。

    2. 不相当,不相合:差不多。

    3. 缺欠:还差十元钱。

    4. 不好,不够标准:差等。成绩差。

    chā

    1. 不同,不同之点:差别。差距。差额。差价。

    2. 大致还可以:差可。

    3. 错误:差错。偏差。差池。

    4. 数学上指减法运算中的得数:差数。四减二的差是二。

    chāi

    1. 派遣去做事:差遣。

    2. 旧时称被派遣的人:差人。解差。

    3. 被派遣去做的事:差事。公差。出差。

    1. 〔参(cēn)差〕见“参”。

    chài

    1.病愈。后作“瘥”。

    2.又如:大病差后。

    • 拼音dà,dài
    • 注音ㄉㄚˋ,ㄉㄞˋ,ㄊㄞ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DDD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dài

    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tài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 拼音chén
    • 注音ㄔㄣ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AHNH
    • 五行

    (1)(名)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也包括百姓:君~。

    (2)(名)官吏对皇帝上书或说话时的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