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
  • 【拼音】:  

    yī yì gū xíng

  • 【注音】:  

    一 一ˋ ㄍㄨ ㄒ一ㄥˊ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简拼】:  

    YYGX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正音】:  

    “行”;不能读作“行列”的hánɡ。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 【辩形】:  

    一意孤行与“独断专行”、“专横跋扈”;都有“不考虑别人意见。办事主观蛮干”的意思。不同在于:(一)“专横跋扈”含有“蛮横、霸道”的意思;语气较重;一般只用于掌权者;一意孤行和“独断专行”;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语气较轻;而且不限于当权者;一般人也可用;应用范围较宽。(二)一意孤行和“独断专行”的不同在于一个“断”字。“独断专行”表示“独立作决定和行事”;一意孤行本身不含“断”;只含有“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 成语意思

  • 解释:

    不接受人家的劝告;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做(行:行动;做)。

  •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 语法:

    一意孤行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示例:

    皇上和杨文弱、高起潜虽有意与虏议和,但迫于臣民清议,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与虏订城下之盟。(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 英语:

    act in disregard of other people's opinions

  • 俄语:

    своевольничать<поступать своевольно>

  • 日语:

    ひたすら自分(じぶん)の意見(いけん)を押(お)し通(とお)す

  • 其他:

    <德>eigenmǎchtig handeln<法>n'en faire qu'à sa tête

  • 近义词:

    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死心塌地独断专行刚愎自用独行其是独断独行

  • 反义词:

    博采众长虚怀若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言听计从迷途知返顺风转舵从善如流回心转意

    • 1、在未得到大家同意之前,我绝不会一意孤行地采取行动。
    • 2、这事恐得先徵询大家的意见,不宜一意孤行
    • 3、像他这样拒谏饰非,一意孤行,是非常危险的。
    • 4、他对大家的言相劝不理不顾,依然一意孤行
    • 5、认识你让我累,失去自我,只因你的霸道,你的一意孤行,你的无理取闹,让我寝食难安,身心疲惫!不知所措!。
    • 6、你不听群众意见,这样一意孤行,必定失败。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UJNU
    • 五行

    (1)(名)意思:同~|来~|词不达~。

    (2)(名)心意;愿望:中~|任~。

    (3)(动)意料;料想:~外|出其不~。

    • 拼音
    • 注音ㄍㄨ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BRCY
    • 五行

    (1)(形)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儿。

    (2)(形)单独;孤单:~雁|~岛。

    (3)(代)封建王侯的自称。

    • 拼音háng,xíng
    • 注音ㄏㄤˊ,ㄒ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F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