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中之鳖
wèng zhōng zhī biē
ㄨㄥˋ ㄓㄨㄥ ㄓ ㄅ一ㄝ
常用成语
罋中之鱉
WZZB
偏正式成语
之;不能读作“zī”。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瓮中之鳖和“瓮中捉鳖”;都涉及被包围的人或动物:“瓮中捉鳖”偏重在“捉”;比喻干轻而易举或很有把握的事情。
成语意思
- 1、等我军控制了全部制高点和山口,敌人就成了瓮中之鳖。
- 2、犯罪分子已成了执法人员的瓮中之鳖。
- 3、敌人已成了瓮中之鳖,只缴械投降。
- 4、敌人已成了瓮中之鳖,不攻,暂时围着算了。
- 5、鸡冠王蛇根本没有想到,任翔居然会来送死——他在空中无法借力,就算能抢到变异果实,也会落在蛇身的包围圈内,成为瓮中之鳖,网中之鱼。
- 6、倘若军中粮草充沛,最多两天,他便能攻破阳平城,至于身后那一小股敌人不过是纤芥之疾,有了阳平城后,那不过是瓮中之鳖,取之易尔。
字义分解
- 拼音zhōng,zhòng
- 注音ㄓㄨㄥ,ㄓㄨㄥˋ
- 笔划4
- 繁体中
- 五笔KHK
- 五行火
zhō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 适于,合于:中看。
zhòng1.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瓮中之鳖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