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ì shí jiù xū
ㄅ一ˊ ㄕˊ ㄐ一ㄡˋ ㄒㄨ
常用成语
避實就虚
BSJX
连动式成语
实;不能读作“shì”。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避实就虚和“避重就轻”;都有回避要害问题的意思;但避实就虚偏重于军事方面;“避重就轻”偏重在言论、责任等方面。
成语意思
解释:
实:实力;就:接近;趋向;虚:空虚;虚弱。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现也指办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着手。或谈论问题回避要害。原作“避实击虚”。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要略》:“击危乘势以为资,清静以为常,避实就虚,若驱群羊,此所以言兵也。”
语法:
避实就虚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方面。
示例:
但执笔之际,避实就虚,顾彼忌此,实在气闷。(鲁迅《致台静农》)
英语:
strike where the enemy is weakest and avoid its strongholds
俄语:
уклоняясь от глáвных сил противника,атаковáть егó слáбые местá
其他:
<法>faire abstractions du problème concret et parler dans le vide
近义词:
反义词:
- 1、在战争中,应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避实就虚才能克敌制胜。
- 2、这个贪污犯交待问题避实就虚,态度很不老实。
- 3、敌众我寡,我们必须采取避实就虚的战术。
- 4、你的检讨不能避实就虚,要认真检查犯错误的原因。 ()
- 5、法院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有明确的态度,绝不能含糊不清,或者有意避实就虚,进而得出错误结论。
- 6、即使在对一些严重的做假行为进行批评时,也往往是避实就虚,泛泛而谈的多,谴责体的单位和人并追究其责任的少。
字义分解
- 拼音shí
- 注音ㄕˊ
- 笔划8
- 繁体實
- 五笔PUDU
- 五行金
(1)(动)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心儿的铁球。
(2)(形)真实;实在:~话~说。
(3)(名)实际;事实:传闻失~。
(4)(名)果实;种子:开花结~。
- 拼音jiù
- 注音ㄐㄧㄡˋ
- 笔划12
- 繁体就
- 五笔YIDN
- 五行火
1. 凑近,靠近:避难就易。就着灯看书。
2. 到,从事,开始进入:就位。就业。就寝。就任。就绪。就医。高就。
3.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就近。就便。就事论事。
与避实就虚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