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í yán bù huì
ㄓˊ 一ㄢˊ ㄅㄨˋ ㄏㄨㄟˋ
常用成语
直言不諱
ZYBH
偏正式成语
讳;不能读作“wěi”。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一)直言不讳和“直抒己见”;都表示直率地说出来。但直言不讳含有毫不隐瞒的意思;“直抒己见”没有。(二)直言不讳和“无庸讳言”;都含有“有话直说、毫无隐瞒、没有忌讳”的意思。但“无庸讳言”偏重于说话的态度。
成语意思
解释:
直率地讲话;毫不隐讳(讳:忌讳;隐讳)。
出处:
《晋书 刘波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语法:
直言不讳联合式;作主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例:
这倒不必多心,我是个无党无派的人,才敢这样直言不讳。(梁斌《红旗谱》五十二)
英语:
speak without reservation
俄语:
сказáть прáвду без утáйки<со всей прямотой>
其他:
<德>kein Blatt vor den Mund nehmen<法>parler sans aucune réserve,sans mǎcher ses mots
近义词:
反义词:
- 1、我自己则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已置身于魔鬼和深渊之间。
- 2、妈妈说:“我不想旁敲侧击地说你,我只想直言不讳地叫你要认真啊!”。
- 3、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我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对我们的帮助很大。
- 4、他的性格直言不讳、热情奔放、活泼天真。
- 5、看到自己犯错误,同学们直言不讳,帮助我改正。
- 6、所谓的直言不讳其实与野蛮无礼只有一步之遥。
字义分解
- 拼音zhí
- 注音ㄓˊ
- 笔划8
- 繁体直
- 五笔FHF
(1)(形)成直线的。
(2)(形)跟地面垂直的:~升|~上。
(3)(形)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行的文字。
(4)(动)挺直;使笔直:~起腰来。
(5)(形)公正的;正义的:正~。
(6)(形)直爽;直截:~性子。
(7)(名)汉字的笔画;即“竖”。
(8)(副)一直:~奔|~达|~捣|~到|~至。
(9)(副)一个劲儿;不断地:~哭|~笑。(Zhí)姓。
- 拼音yán
- 注音ㄧㄢˊ
- 笔划7
- 繁体言
- 五笔YYYY
- 五行木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
- 拼音bù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不
- 五笔GII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与直言不讳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