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年
成语意思
解释:
谓五十岁。《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邢昺 疏:“此章 孔子 言其學《易》年也。加我數年,方至五十,謂四十七時也。”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八:“﹝ 陸希聲 嘗著《易傳》十卷﹞且云:今年四十有七,已及聖人之年,於是作《易傳》以授門人 崔徹 、 王贊 之徒,復自爲注。”
字义分解
- 拼音shèng
- 注音ㄕㄥˋ
- 笔划5
- 繁体聖
- 五笔CFF
- 五行土
(1)(形)最崇高的:神~。
(2)(形)称学知识或技能有极高成就的:诗~。
(3)(名)指圣人:~贤。
(4)(名)封建社会尊称帝王:~旨。
- 拼音rén
- 注音ㄖㄣˊ
- 笔划2
- 繁体人
- 五笔WWWW
- 五行金
(1)(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女~|~们|~类。
(2)(名)每人;一般人:~手一册|~所共知。
(3)(名)指成年人:长大成~。
(4)(名)指某种人:工~|军~|主~|介绍~。
(5)(名)别人:~云亦云|待~诚恳。
(6)(名)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这个同志~很好|他~老实。
(7)(名)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不大舒服。
(8)(名)指人手、人材:我们这里正缺~。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圣人之年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