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 bù bì tǐ
一 ㄅㄨˋ ㄅ一ˋ ㄊ一ˇ
常用成语
衣不蔽軆
YBBT
主谓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 1、在旧社会,贫苦农民食不裹腹,衣不蔽体。
- 2、解放前,劳动人民终年辛勤劳作,但仍然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 3、北风呼啸,她拖着沉重的脚步徘徊在街头小巷,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而篮子里的火柴是唯一的救赎。
- 4、例如,在某冰天雪地的郊外偏僻路段,发现一衣不蔽体的女尸,身上有汽车碾压的痕迹。
- 5、解放前,劳动人民终年辛勤劳作,但仍然过着衣不蔽体,(衣不蔽体造句食不果腹的生活。
- 6、那是个印度人,一个衣不蔽体、黑皮肤的德拉维苦力,看样子才死时间不长。
字义分解
- 拼音yī,yì
- 注音ㄧ
- 笔划6
- 繁体衣
- 五笔YEU
yī
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
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
yì1.穿(衣服);拿衣服给别人穿:穿布衣。解衣衣我。
- 拼音bù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不
- 五笔GII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bì
- 注音ㄅㄧˋ
- 笔划14
- 繁体蔽
- 五笔AUMT
- 五行木
(1)(动)遮盖:遮~|掩~|隐~。
(2)(动)概括:一言以~之。
- 拼音tǐ,tī
- 注音ㄊㄧˇ,ㄊㄧ
- 笔划7
- 繁体體
- 五笔WSGG
- 五行火
tǐ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tī1.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与衣不蔽体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