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里啪啦
pī li pā lā
ㄆ一 ㄌ一ˇ ㄆㄚ ㄌㄚ
常用成语
劈裏啪啦
PLPL
复杂式成语
当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象声词,形容爆裂、拍打等的连续声音
出处: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支盒子枪抢先从窗眼里打着斤斗蹦出来,紧接着劈里啪啦,一支支大枪扔了一地。”
语法:
劈里啪啦作状语;指爆裂的声音。
示例: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29章:“彩娥说着,就用手摇了摇地畔上的一棵枣树,熟透的红枣子就劈里啪啦在少安周围落了许多。”
英语:
cracking sound
俄语:
трескотня
近义词:
- 1、窗外传来了劈里啪啦的鞭炮声。
- 2、那摞书劈里啪啦地散落到地上。
- 3、孩子们到处奔跑,劈里啪啦地放着玩枪。
- 4、就连精彩的爱尔兰“大河恋”,劈里啪啦的踢踏舞,灯光音响热闹非凡,他也有本事睡去。
- 5、鞭炮劈里啪啦地响。
- 6、他向来令出如山绝不含糊,军令一下旁人自然不敢怠慢,立刻将那几个守营门的士兵按在地上,军棍高高扬起,劈里啪啦的打将下去。
字义分解
- 拼音pī,pǐ
- 注音ㄆㄧ,ㄆㄧˇ
- 笔划15
- 繁体劈
- 五笔NKUV
- 五行金
pī
1. 用刀斧或强力破开:劈杀。劈刺。劈成两半。
2. 雷电击坏或击毙:天打雷劈。
3. 冲着,正对着:劈头盖脑。
4. 两个斜面合成的纵截面呈三角形的简单机械,刀、斧、楔子等各种切削工具的刃都属于这一类(亦称“尖劈”)。
pǐ1. 分开:劈柴。劈成三股。
2. 分裂,使从原物上分开:把菜帮儿劈下来。
3. 腿或手指等过分叉开:劈叉。
- 拼音lǐ
- 注音ㄌㄧˇ
- 笔划7
- 繁体裏
- 五笔JFD
- 五行火
1.(~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儿。衣服~儿。这面是~儿,那面是面儿。
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屋。~圈。往~走。
3.街坊:邻~。~弄。
4.家乡:故~。乡~。
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6.姓。
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
与劈里啪啦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