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来忽往
shū lái hū wǎng
ㄕㄨ ㄌㄞˊ ㄏㄨ ㄨㄤˇ
常用成语
倏來忽往
SLHW
联合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倏:极快的;忽:突然。指来去迅速
出处:
晋·潘岳《射雉赋》:“栎雌妒异,倏来忽往。”
语法:
倏来忽往作谓语、状语;指来去迅速。
示例:
唐·杨炯《浮讴赋》:“倏来忽往,不可为象。”
- 1、“飙举电至”,“风弛鸟赴,倏来忽往”,“头别冲突,乍出乍入”,“倏来忽往,云飞鸟集”,很难抵御。
- 2、才重天人,昔尝共游东壁,同宴北渚,倏来忽往,物在人亡。
- 3、胡兵倏来忽往,不能久留;晋安大寨甚固,况已发三道兵救之。
- 4、你这人一看就是属风的,倏来忽往,正常。
- 5、茫茫涉海,世敌诸华,风行鸟逝,倏来忽往,既饮醇醪,附同胶漆,毛裘委仞,奇兽衔尾,此又王之功也。
- 6、所以周无上算,汉收下策,以其倏来忽往,云屯雾散,强则骋其犯塞,弱又不可尽除故也。
字义分解
- 拼音lái
- 注音ㄌㄞˊ
- 笔划7
- 繁体來
- 五笔GOI
- 五行火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来。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来年。将来。来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来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来。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来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来。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来。
9. 表示发生:暴风雨来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来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来兮!
13. 姓。
- 拼音hū
- 注音ㄏㄨ
- 笔划8
- 繁体忽
- 五笔QRNU
- 五行木
(1)(副)不注意:~略|~视|疏~。
(2)(副)忽而:天气~冷~热|油灯被风吹得~明~暗。
(3)(量)(某些计量单位的)十万分之一:~米。
(4)(量)计量单位名称。ɑ)长度;十忽等于一丝。b)重量;十忽等于一丝。
与倏来忽往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