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án yí zhī jì
ㄑㄨㄢˊ 一ˊ ㄓ ㄐ一ˋ
常用成语
権宜之計
QYZJ
偏正式成语
之;不能读作“zī”。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计;不能写作“记”。
成语意思
解释:
权:姑且、暂且。宜:适宜。计:计谋、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王允传》:“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语法:
权宜之计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事情。
示例:
自成心中认为成立娘子军只是一时权宜之计,往后怎么个办法,他还没有想妥当。(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五章)
英语:
makeshift
俄语:
временное мероприятие
日语:
臨機応変の措置(そち)
其他:
<德>Notbehelf<法>pis aller<拉>modus vivendi
近义词:
反义词:
- 1、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基本国策。
- 2、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这都是权宜之计。
- 3、改革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 4、我们租住房屋,只是权宜之计。
- 5、修那座小桥只是权宜之计,将来在那里还要修一座大桥呢。
- 6、李自成建立娘子军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往后怎么办,他还没有想。
字义分解
- 拼音quán
- 注音ㄑㄩㄢˊ
- 笔划6
- 繁体權
- 五笔SCY
- 五行木
(1)(名)〈古〉秤锤。
(2)〈书〉(动)权衡:~其轻重。
(3)(名)权力:当~|有职有~。
(4)(名)权利:人~|公民~|选举~|发言~。
(5)(名)有利的形势:主动~|制空~。
(6)(动)权变;权宜:~谋。
(7)(副)权且;姑且:~充|死马~当活马医。
(8)姓。〈古〉又同“颧”。
- 拼音yí
- 注音ㄧˊ
- 笔划8
- 繁体宜
- 五笔PEGF
- 五行木
(1)(形)合适:相~|适~|权~之计|因地制~。
(2)(动)应当(今多用否定式):不~操之过早。
(3)(动)〈书〉当然;无怪:~其无往而不利。
(4)姓。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权宜之计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