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恐怖
  • 【拼音】:  

    bái sè kǒng bù

  • 【注音】:  

    ㄅㄞˊ ㄙㄜˋ ㄎㄨㄥˇ ㄅㄨˋ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简拼】:  

    BSKB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正音】:  

    色;不能读作“shǎi”。

  • 【年代】:  

    当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辩形】:  

    怖;不能写作“布”。

  • 成语意思

  • 解释:

    白:惨白。指反动派残酷镇压人民的恐怖气氛。

  •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然而他们却深知道新文字对于劳苦大众有利,所以在弥漫着白色恐怖的地方,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残的。”

  • 语法:

    白色恐怖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极其恐怖的气氛。

  • 示例:

    鲁迅先生对于白色恐怖毫不畏惧,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

  • 英语:

    white terror

  • 俄语:

    бéлый террóр

  • 其他:

    <法>terreur blanche

  • 近义词:

    腥风血雨

    • 1、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我们要更加谨慎努力地作,才能完成党交给的营救狱中战友的任务。
    • 2、革命者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中依然坚持战斗。
    • 3、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尽管反动派凶狠残暴,但也难以把革命者斩尽杀绝。
    • 4、鲁迅先生对白色恐怖毫不畏惧,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
    • 5、鲁迅面对白色恐怖,毫不畏惧,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
    • 6、为虎作伥的保安队、挨户团横行无忌,白色恐怖布满城乡。

    字义分解

    • 拼音bái
    • 注音ㄅㄞ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RRRR
    • 五行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

    • 拼音sè,shǎi
    • 注音ㄙㄜ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QCB
    • 五行

    1.颜色:红~。绿~。

    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厉内荏。

    3.情景;景象:景~。荷塘月~。

    4.种类:各~货品。花~齐全。

    5.质量:成~。足~。

    6.情欲。

    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艺双绝。

    shǎi

    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 拼音kǒng
    • 注音ㄎㄨㄥˇ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AMYN
    • 五行

    (1)(动)害怕;畏惧:惶~|惊~|有恃无~。

    (2)(动)使害怕:~吓。

    (3)(动)恐怕:~另有原因。

    • 拼音
    • 注音ㄅㄨ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NDMH
    • 五行

    (动)害怕: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