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及第
成语意思
解释:
三元及第:表示在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都取得第一名。事实上,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历经改革,到明清时期形成了最为正规的科举程序。以清朝为例,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要参加秋闱的人需要先通过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童生”,通过考试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庠生,俗称秀才。成为秀才才能参加乡试,通过乡试后称为举人,举人中的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通过
出处:
清·李渔《笠翁对韵》
- 1、这个孩子眉目清秀,将来定从三元及第,有所做为。
- 2、它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含“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之意。
- 3、你能三元及第,高中状元,必然也是熟读魏国律例的,当知晓按魏国律,父子、翁婿、叔侄等五服以内的亲眷,是不得同知一州,同处一部,同列部卿以上官职的。
- 4、一是它的名字响亮,寓三元及第、独居榜首之意;二是它的设施较为先进,是广州首家安装电梯载客的酒家。
- 5、三元及第粥广州林林总总的粥品中,最著名的还是“及第粥”。
- 6、广东著名的粥品“及第粥”,又叫状元及第粥、三元及第粥,其实质是一碗包罗猪肉丸、猪肝、猪粉肠的猪杂粥。
字义分解
- 拼音yuán
- 注音ㄩㄢˊ
- 笔划4
- 繁体元
- 五笔FQB
- 五行木
(1)(形)开始的;第一:~始|~旦|~月。
(2)(形)为首的;居首的:~首|~年。
(3)(形)主要;根本:~素|~音。
(4)(形)元素:一~论|二~论。
(5)(形)构成一个整体的:单~。
(6)(名)货币单位;同“圆”⑥⑦。
(7)(名)朝代。蒙古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定国号为元。1297年灭宋。定都大都(今北京)。
(8)(Yuán)姓。
- 拼音jí
- 注音ㄐㄧˊ
- 笔划3
- 繁体及
- 五笔EYI
- 五行木
1. 从后头跟上:来得及。赶不及。
2. 达到:及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及。过犹不及。
3. 趁着,乘:及时。及早。及锋而试。
4. 连词,和,跟:阳光、空气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
与三元及第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