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怪
  • 【拼音】:  

    zǐ bù yǔ guài

  • 【注音】:  

    ㄗˇ ㄅㄨˋ ㄩˇ ㄍㄨㄞˋ

  •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子不語恠

  • 【简拼】:  

    ZBYG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子:孔子;语:谈论。指不谈怪异一类事情

  •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 语法:

    子不语怪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示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然虽如此,又道是子不语怪,且搁过一阵。”

    • 1、也难怪夫子不语怪、力、乱、神;六合之内,存而不论。
    • 2、孔子还是子不语怪力乱神呢,这种时候大多数人对于这种神怪故事都是另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
    • 3、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圣人都避讳谈论鬼怪,不见得这个世界上就没有鬼怪。
    • 4、秋玲连忙把念头压下,不可能的,这世间绝不可能有这种东西,那都是杜撰的,子不语怪力乱神,一头狐狸而已。
    • 5、子不语怪力乱神,张俭是不会因此而认为朱三是妖孽,与王叔公一样,认为是天生异禀,生有圣人之慧,如此之类。
    • 6、就连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都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yǔ,yù
    • 注音ㄩˇ,ㄩ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YGKG
    • 五行

    1.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4. 说:细语。低语。

    1. 告诉:不以语人。

    • 拼音guài
    • 注音ㄍㄨㄞ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NCFG
    • 五行

    (1)(动)奇怪:~事。

    (2)(动)觉得奇怪:大惊小~。

    (3)(副)〈口〉很;非常:~不好意思的|箱子太沉;提着~费劲的。

    (4)(名)怪物;妖怪(迷信):鬼~。

    (5)(动)责备;怨:这不能~他;只~我没交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