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俎的词语

  • 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词语解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rén wéi dāo zǔ,wǒ wéi yú ròu ]⒈  刀俎:剁肉的刀和砧板。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英be meat on sb.'s chopping block;引证解释⒈  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引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朱道南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从武昌到广州》:“还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寄人篱下的日子究竟到什么时候为止?”国语辞典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rén wéi dāo zǔ wǒ wéi yú ròu ]⒈  比喻自己受制于人,处于任人摆弄的境况。引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英语lit. to be the meat on sb's chopping block (idiom)​, fig. to be at sb's mercy
  • 2、人为刀俎: 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
  • 3、胙俎: 1.谓主人饮食之俎。胙﹐东阶﹐主人之位。俎﹐古代祭祀宴飨时陈置牲口之具。胙﹐通"阼"。 2.古代祭祀时陈置祭肉之俎。
  • 4、阼俎:祭祀时盛祭肉的礼器。阼﹐通"胙"。
  • 5、鐏俎:樽俎。借指宴席﹐宴会。
  • 6、罇俎: 1.古代盛酒食的器皿。罇以盛酒﹐俎以置肉。 2.借指宴席。
  • 7、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尊﹐盛酒器;俎﹐置肉之几。 常用为宴席的代称。
  • 8、樽俎: 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 指宴席。
  • 9、玉俎:古代祭祀、设宴时,用以盛牲的礼器。
  • 10、鱼俎:古代祭祀时盛鱼牲的器具。
  • 11、燕俎: 1.宴饮。亦指宴席。燕,通"宴"。 2.宴饮时盛食品的器具。
  • 12、星俎:明丽的祭器。
  • 13、象俎:象牙装饰的置放食品的器具。
  • 14、五俎: 五样祭品。
  • 15、缩俎: 1.谓祭品纵陈于俎。
  • 16、素俎:古代祭祀时用以载牲的白木制的礼器。
  • 17、折俎: 古代祭祀、宴会时,杀牲肢解而后置于俎上。俎,盛牺牲的礼器。 引申为参与国家大典。
  • 18、折冲尊俎: 见“折冲樽俎 ”。
  • 19、折冲樽俎: 谓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亦作:折冲尊俎
  • 20、三俎:指猪﹑鱼﹑肉脯。
  • 21、进俎:进献盛放着牛羊等肉食的礼器。
  • 22、高俎:放在高桌上的砧板。一说,指供瞭望用的车上的高台。
  • 23、负俎: 1.《史记.殷本纪》:"﹝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后以"负俎"为干时以求进用的故实。
  • 24、膰俎:盛膰肉的祭器。亦借指祭肉。
  • 25、繁俎:丰盛的肴馔。
  • 拼音
  • 注音ㄗㄨ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WWEG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指事兼形声。小篆字形。《说文》“从半肉在且上。”且,祭祀所用的礼器。本义: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2) 同本义为俎孔硕。——《诗·小雅·楚茨》鸟兽之肉,不登于俎。——《左传·隐公五年》祭操俎。——《山海经·海外西经》俎豆之事。——《论语·卫灵公》庖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3) 又如:俎几(俎形如几,故称。古代祭祀、燕飨时所用的礼器);俎拒(俎足中央的横木);俎味(祭祀用食品)(4) 古代割肉用的砧板。多木制,也有青铜铸的,大方形,两端有足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俎,切肉的砧板。)——《史记·项羽本纪》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