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俎
拼音:sù zǔ
注音:ㄙㄨˋ ㄗㄨˇ

素俎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祭祀时用以载牲的白木制的礼器。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祀时用以载牲的白木制的礼器。

南朝宋颜延之《为湘州祭虞舜文》:“咨尧授禹,素俎采堂。”
南朝梁刘令娴《祭夫徐敬业文》:“素俎空乾,奠觴徒溢。”
《隋书·礼仪志一》:“於是改用素俎,并北郊置四海座。五帝以下,悉用蒲席藁荐,并以素俎。”
《通典·礼二》:“梁武帝即位南郊……器以陶匏素俎,席用藁秸。”

网络解释:

素俎

  • 素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ù zǔ,是指古代祭祀时用以载牲的白木制的礼器。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ㄙㄨ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GXIU
    • 五行

    (1)细柔的白色绢。

    (2)(名)本色;白色:~服|~菜。

    (3)(形)颜色单纯;不艳丽:~淡|~雅。

    (4)(名)蔬菜、瓜果等食物。

    (5)(形)本来的;原有的:~油|~材。

    (6)(名)带有根本性质的物质:核黄~|麻黄~。

    (7)(名)向来:~不相识。

    • 拼音
    • 注音ㄗㄨ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WWEG
    • 五行

    (1)(名)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的器具。

    (2)(名)古代割肉用的砧板:刀~。

    (3)(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