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开头的词语
更多- 1、蕃蔽:屏障。蕃,通"藩"。
- 2、蕃变:变迁;变化。蕃,通"番"。
- 3、蕃表:犹藩屏。蕃,通'藩'。
- 4、蕃舶:海外入境的船舶。蕃,通'番'。
- 5、蕃昌:蕃衍昌盛。《左传·闵公元年》:“《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汉 王符《潜夫论·忠贵》:“窃亢龙之极贵者,未尝不破亡也;成天地之大功者,未尝不蕃昌也。”唐 韩愈《毛颖传》:“独 中山 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明 刘基《郁离子·螇螰》:“民物蕃昌,蛮夷嚮风。”郭沫若《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然而这一学派,一经 齐国 稷下 制度的培植,它便立地蕃昌了起来。”
- 6、蕃臣:藩屏之臣;大臣。蕃,通"藩"。
- 7、蕃炽:茂盛;兴旺。
- 8、蕃坊:唐宋时代供外国商人聚居的场所。广州﹑扬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均有设置。蕃,通'番'。
- 9、蕃辅:捍卫辅助。蕃,通"藩"。
- 10、蕃服:古九服之一。古代分王畿以外之地为九服。其封国区域离王畿最远的称"蕃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又其(镇服)外方五百里曰蕃服。"贾公彦疏:"言藩者,以其最在外为藩篱,故以藩为称。"章炳麟《封建考》:"八纮者镇服,八极者蕃服,服皆五百里,两面则为千里。"后用以指藩国或藩臣。
- 11、蕃阜: 1.增殖。 2.丰盛。
- 12、蕃国: 1.周代指夷服﹑镇服﹑蕃服。建于九州以外的国家。蕃,通"番"。 2.泛称中国以外的国家。 3.即诸侯国。蕃,通"藩"。
- 13、蕃扞:藩屏;护卫。蕃,通"藩"。
- 14、蕃捍:藩屏;护卫。蕃,通"藩"。
- 15、蕃华:盛开之花。喻青春。
- 16、蕃浑:吐谷浑与吐蕃。泛指我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 17、蕃畿:古代指最远的地方。蕃,通"藩"。
- 18、蕃匠:即番匠。唐代轮班到官府工场服役的工匠。为手工劳动者的一种徭役。蕃,通"番"。参见"番匠"。
- 19、蕃客:古代对外国商旅的泛称。蕃,通"番"。
- 20、蕃厘:洪福。
- 21、蕃篱:篱笆。引申为屏障。蕃,通'藩'。
- 22、蕃娈:昌盛美好貌。
- 23、蕃茂:繁盛。 使繁茂。
- 24、蕃酋: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称谓。蕃,通"番"。
- 25、蕃戎:我国古代对西北边境各族的统称。蕃,通"番"。
- 26、蕃弱:古代良弓名。
- 27、蕃薯:返蜜地瓜。
- 28、蕃庶:繁盛;众多。滋生;繁衍。
- 29、蕃孰:亦作"蕃熟"。
- 30、蕃条:汉代州刺史以六条考察州郡官吏,后因以指刺史之职。
- 31、蕃王:封建王朝分封的侯王。蕃,通'藩'。 古代对外族或异国首领的泛称。蕃,通'番'。
- 32、蕃卫: 1.蕃,通"藩"。捍卫。 2.蕃,通"藩"。屏障。
- 33、蕃渥:丰厚。
- 34、蕃芜:滋长茂盛。
- 35、蕃庑:滋多茂盛。
- 36、蕃息:(书)(动)繁殖增多。
- 37、蕃鲜:茂盛而鲜明。
- 38、蕃宣:即藩垣。蕃,通"藩"。宣,通"垣"。本指藩篱与垣墙。引申为藩屏护卫。语本《诗.大雅.崧高》:"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 39、蕃学: 1.蕃,通"番"。宋朝所设供外族或异国人读书的学校。 2.蕃,通"番"。谓宋代西夏国创建的学校。
- 40、蕃衍: 蕃衍fányǎn (1) 遂渐增多或增广 英 increase gradually in number or quantity
- 41、蕃夷:旧时中原人对外族或异国人的统称。蕃,通'番'。
- 42、蕃育:繁衍。
- 43、蕃踰:亦称'蕃踏'。鱼名。即海鹞鱼。
- 44、蕃袬:犹蕃育。繁殖。
- 45、蕃援:护卫辅助。蕃,通"藩"。
- 46、蕃岳:古代对诸侯王的代称。蕃,通"藩"。
- 47、蕃孕:滋生;繁育。
- 48、蕃植:繁殖。
- 49、蕃祉:多福。
- 50、蕃滋:繁殖增益。
- 51、蕃乐: 1.谓收藏乐器不奏。蕃,通"藩"。 2.指外族或异域传入之乐。蕃,通"番"。
- 52、蕃荷:薄荷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薄荷》。
- 53、蕃落: 1.外族部落。蕃,通"番"。 2.指外族人。
- 54、蕃熟: 1.亦作"蕃孰"。 2.丰稔。谓庄稼成熟而得丰收。
- 55、蕃盛:繁茂;兴旺。
- 56、蕃殖:繁殖。
- 57、蕃踏:亦作"蕃踰"。
- 58、蕃人: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蕃,通"番"。
- 59、蕃兵:宋代在边境地区招募少数民族组成的边境守军。蕃,通"番"。
- 60、蕃多:犹繁多。
- 61、蕃屏:蕃,通'藩'。护卫。蕃,通'藩'。指藩卫之臣。
- 62、蕃长:唐宋时广州﹑扬州等地外商入口贸易,设蕃坊以供聚居,其掌理公务者,名曰"蕃长"。蕃,通"番"。
- 63、蕃朝:指异国之朝廷。蕃,通"番"。
- 64、蕃将:古代特指原为吐蕃人的将领。
- 65、蕃篱之鷃: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
蕃中间的词语
更多>>- 1、陈蕃室:《后汉书.陈蕃传》﹕"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埽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后遂用"陈蕃室"指闲居之处。
- 2、陈蕃榻:后汉陈蕃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徐稺传》。后因以'陈蕃榻'为礼贤下士之典。
- 3、答蕃书:答复外族的国书。
- 4、短蕃匠: 1.唐代官府手工业中轮班无偿服役的工匠称"番匠",又称"蕃匠"。其服役期为二十日,比前代为短,故又名"短蕃匠"。
- 5、陈蕃下榻:后汉陈蕃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徐稺传》。后因以'陈蕃下榻'为礼贤下士之典。
- 6、关籥蕃篱:关籥蕃篱,汉语词汇,指籥:锁钥;蕃篱:指篱笆,屏障。
- 7、生息蕃庶:生息:生活;蕃:繁殖。生存并繁殖人口
- 8、实蕃有徒:实:实在。繁:多。徒:众人。确实有许多这样的人。也作“实蕃有徒”。
- 9、陈蕃一室: 形容青年人有远大的志向。出处:《后汉书·陈蕃传》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埽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 10、唐蕃会盟碑: 碑名。又称“长庆会盟碑”或“甥舅和盟碑”。
蕃结尾的词语
更多- 1、北蕃:亦作"北番"。
- 2、储蕃:分封在外的皇嗣。
- 3、富蕃: 1.富足繁盛。
- 4、阜蕃:繁衍生息。
- 5、翰蕃:捍卫。
- 6、逆蕃: 1.亦作"逆蕃"。 2.叛逆的藩邦﹑藩臣。
- 7、骈蕃:繁多。
- 8、启蕃:谓开拓使繁荣。
- 9、戚蕃: 见“戚藩 ”。
- 10、睿蕃: 1.皇室的屏藩。指拱卫皇帝的诸侯王。蕃,通"藩"。
- 11、甚蕃:甚:“好,极”。蕃:“蕃”基本解释为茂盛、蕃茂或繁多。
- 12、吐蕃: 我国古代民族,在今青藏高原。唐朝的时候曾经建立政权。
- 13、衍蕃: 1.犹蕃衍。
- 14、膺蕃:李膺﹑陈蕃的并称。两人皆东汉大臣﹐反对宦官专政﹐名望甚高。
- 15、住蕃: 1.宋时,中国人去海外贸易,当年不回国,称"住蕃"。
- 16、诸蕃: 1.指边疆各少数民族。
- 17、滋蕃:滋生繁育。
- 18、孳蕃:滋生蕃衍。
- 19、便蕃: 1.亦作"便烦"。亦作"便繁"。 2.频繁;屡次。
- 20、八蕃: 1.谓八方蛮夷之地。 2.唐代谓高丽﹑真腊﹑波斯﹑吐蕃﹑坚昆﹑突厥﹑契丹﹑靺鞨为八蕃。
- 21、边蕃: 1.亦作"边蕃"。 2.靠近边境的藩国﹑藩镇。
- 22、车蕃: 1.亦作"车蕃"。亦作"车藩"。 2.车旁的屏蔽。
- 23、称蕃: 1.见"称藩"。
- 24、归蕃: 回到封地。
- 25、还蕃: 1.亦作"还蕃"。 2.回到封地。
- 26、和蕃: 1.亦作"和蕃"。 2.古指中原王朝与外族﹑外国修好。 3.犹和亲。
- 27、六蕃:唐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
- 28、马蕃: 1.马屎。 2.巷名。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 29、面蕃:谓掌握一方大权。
- 30、南蕃: 1.亦作"南蕃"。 2.犹南疆。 3.南方的屏障。
- 31、生蕃:生殖繁衍。
- 32、守蕃:指王侯驻守其封地。亦指受封为王侯。
- 33、四蕃: 1.四方边境的藩国。 2.四次。
- 34、土蕃: 即吐蕃。
- 35、外蕃:谓属国。
- 36、西蕃:特指吐蕃。 亦作'西藩'﹑'西番'。我国古代对西域一带及西部边境地区的泛称。指印度。 旧时对西洋人的泛称。 我国少数民族普米族的旧称。
- 37、下蕃: 1.亦作"下蕃"。 2.王公的封地。 3.指州郡。
- 38、养蕃:畜养繁殖。
- 39、远蕃:远方的藩国﹑藩镇。
- 40、宗蕃: 亦作“宗蕃”。
- 41、高蕃:东汉末年袁尚手下魏郡太守。
- 42、青蕃: 1.生长繁茂的青草。
- 43、五姓蕃: 宋代西南少数民族中的五个部族。
- 拼音fān,fán,bō
- 注音ㄈㄢˊ
- 笔划15
- 繁体蕃
- 五笔ATOL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fān(1) ——吐蕃(Tǔbō)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2) 另见fān;fánfán名,动词(1) 通“藩”(2) 篱落;屏障四国于蕃,四方于宣。——《诗·大雅·崧高》夫蕃篱之鶠,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宋玉《对楚王问》(3) 又如:蕃蔽(屏障);蕃篱(篱笆。引申为屏障)(4) 藩屏;捍卫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国语·楚语下》(5) 又如:蕃杆(藩屏;护卫);蕃辅(捍卫辅助);蕃宣(本指藩篱与垣墙。引申为藩屏护卫);蕃卫(捍卫)(6) 封建王朝分封的侯国 。如:蕃王(封建王朝分封的侯王;蕃岳古代对诸侯王的代称)(7) 颊侧蕃者,颊侧也。——《灵枢经》。张志聪注:“蕃蔽在外。”(8) 通“番”(9) 周代谓九州之外的夷服、镇服、蕃服。后用以泛指域外或外族。如:蕃人(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蕃舶(海外入境的船舶);蕃国(周代指夷服、镇服、蕃服。建于九州以外的国家)(10) 轮流更替。如:蕃匠(即番匠。唐代轮班到官府工场服役的工匠);蕃变(变迁;变化)(11) 另见fánbō形容词(1) 同本义蕃,草茂也。——《说文》蕃衍盈升。——《诗·唐风·椒聊》庶草蕃庑。——《书·洪范》。传:“滋也。”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荀子·天论》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徐光启《甘薯疏序》(2) 又如:蕃茂(草木繁盛);蕃茏(草木繁盛);蕃华(盛开的花。比喻青春年华)(3) 众多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宋· 周敦颐《爱莲说》(4) 又如:蕃多(繁多);蕃庶(众多);蕃祉(多福,福泽深厚)(5) 通“繁”。盛 。如:蕃盛(繁荣昌盛);蕃庶(繁荣富庶)(6) 通“皤”。白色周人黄马蕃鬣。——《礼记·明堂位》(7) 又如:蕃马(白马);蕃发(白发)动词(1) 繁殖;增长以蕃鸟兽。——《周礼·大司徒》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桓宽《盐铁论》(2) 又如:蕃孕(蕃衍孳息,生息孕育);蕃育(孳生长育);蕃息(繁盛生长)(3) 另见fān [查看更多]
F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