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开头的词语
更多- 1、讼案: 讼案sòng àn (1) 诉讼的案件 例 了结讼案 英 lawsuit
- 2、讼辩:争辩。
- 3、讼驳:争论﹑喧哗。
- 4、讼駮:争论、喧哗。《墨子·号令》:“围城之重禁……讼駮言语,及非令也而视敌动移者,斩。” 孙诒让 间诂引 毕沅曰:“《説文》云‘駮,兽如马。’‘驳,马色不纯。’据此义当为‘驳’。”
- 5、讼曹:古代管理讼事的官署。
- 6、讼逮:控告﹑捉拿。
- 7、讼谍:即讼牒。
- 8、讼牒:诉状。
- 9、讼牍:诉状。
- 10、讼端:诉讼之事端。
- 11、讼夺:争讼。
- 12、讼费:诉讼费。
- 13、讼府: 1.控告军府。 2.审理讼案的官府。
- 14、讼阁:指衙门﹐官署。
- 15、讼棍: 讼棍sònggùn (1) 挑唆别人打官司,借以从中牟利的人 英 legal petifogger;shyster
- 16、讼件:案件。
- 17、讼魁:即讼棍。
- 18、讼铃:旧时为了表示愿意听取人民的冤情﹐悬于官府大门外﹐让上诉者敲击的铃。
- 19、讼鹿:《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后以"讼鹿"为计较名利得失之典。
- 20、讼屈:申辩冤屈。
- 21、讼矢:《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郑玄注﹕"使讼者两至。既两至﹐使入束矢﹐乃治之也。不至﹐不入束矢﹐则是自服不直者也。"后以"讼矢"指诉讼。
- 22、讼词: 讼词sòngcí (1) 状纸上写的文字 例 包揽讼词 英 legal cases
- 23、讼争:争辩﹔争吵。
- 24、讼言: 1.责备的话。 2.公开说﹐明说。讼﹐通"公"。
- 25、讼学:旧时教授诉讼的学堂。
- 26、讼狱:诉讼。
- 27、讼状:诉状。
- 28、讼氓:诉讼之民。
- 29、讼见:谓为众人所见。讼﹐通"公"。
- 30、讼理: 1.谓断案公平﹐无冤案。 2.控诉﹐诉讼。
- 31、讼夫:争论的人。
- 32、讼鬼:好讼之鬼魅。
- 33、讼地:为争地而诉讼。
- 34、讼事:诉讼之事﹐讼案。
- 35、讼直:谓申辩是非曲直。 犹言打赢官司。
- 36、讼枉:申冤﹐辩冤。
- 37、讼庭:即讼堂。
- 38、讼诉: 1.亦作"讼訴"。 2.诉讼。
- 39、讼堂:旧时审理诉讼案件的场所。
- 40、讼棠:《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郑玄笺﹕"召伯听男女之讼﹐不重烦劳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说其化﹐思其人﹐敬其树。"遂以"讼棠"指政简刑清﹑人民仰戴的官府。
- 41、讼筩: 受纳诉状之竹筒。
- 42、讼刑:审慎用刑。
- 43、讼罪:解辩罪过。
- 44、讼曲:争曲直。
- 45、讼灵:听讼﹑决狱之神灵。
- 46、讼斗:争斗。
- 47、讼树:犹讼棠。
- 48、讼田:为争田地而诉讼。
- 49、讼厅:即讼堂。
- 50、讼源:造成诉讼案件的根源。
- 51、讼怨:争吵﹑怨恨。
- 52、讼冤: 1.亦作"讼冤"。 2.申辩冤屈。
- 53、讼书:诉状。
- 54、讼辞:诉状﹐状词。
- 55、讼疏:上奏章控告他人。
- 56、讼声: 1.歌颂之声。 2.讼诉之声。
- 57、讼过:谓自责其过失。
- 58、讼阋:争讼;争论。
- 59、讼系:被控告而监禁﹑下狱。
- 60、讼愬: 见“讼诉 ”。
- 61、讼寃: 1.亦作"讼冤"。 2.申辩冤屈。
- 62、讼缿:受纳诉状之器。语本《汉书.赵广汉传》﹕"﹝广汉﹞又教吏为缿筒﹐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颜师古注﹕"缿﹐若今盛钱臧瓶﹐为小孔﹐可入而不可出。或缿或(筒)﹝筒﹞﹐皆为此制﹐而用受书﹐令投于其中也。"
- 63、讼师: 讼师sòngshī (1) 帮人办理诉讼事务的人 例 被告抄入手,乃请刀笔讼师,又照原词多方破调,骋应敌之虚情,压先功之劲势。——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立状式》 英 shyster;legal pettifogger
- 64、讼囊:讼囊
- 65、讼筒:受纳诉状之竹筒。
- 66、讼訴: 词语解释⒈ 见讼诉。
- 67、讼简官清: 诉讼稀少,官员清廉。形容社会和谐。
讼中间的词语
更多>>- 1、诉讼费:为进行诉讼而支出的费用。
- 2、诉讼法: ◎诉讼法sùsòngfǎ
- 3、刀笔讼师: 指以包揽词讼、舞文弄法为业的人。
- 4、词清讼简:词讼清简。谓狱讼稀少﹐政事清闲。
- 5、聚讼纷纭: 亦作“聚讼纷 ”。对某一问题许多人争论纷纷,说法不一,莫衷一是。
- 6、聚讼纷然:聚:集中;讼:争辩。言论多而杂乱,看法不一致。
- 7、聚讼不已: 聚讼不已是一个词语,读音是jù sòng bù yǐ,形容许多人在一起争论不休,没有一致看法。
- 8、诉讼阻却: 和裁判。
- 9、诉讼融资: 诉讼融资先是在英美国家兴起,顾名思义就是把律师参与的诉讼业务和金融经济家们的融资业务结合在了一起。
- 10、邵伯讼棠:邵伯 召公奭 巡行乡邑,听讼决狱于棠树之下,民不废农功。见《史记.燕召公世家》。后因以'邵伯讼棠'为讼狱不烦劳百姓的典故。
- 11、诉讼权利:诉讼法 sùsòngfǎ
- 12、政平讼息:政平:政治安定;讼息:官司得到调解。国家安定,官司很快得到正确处理。形容政治清明。
- 13、政平讼理:政平:政治安定;讼理:官司得到调解。国家安定,官司很快得到正确处理。形容政治清明。
- 14、诉讼程序:诉讼程序属于程序性法律程序中的公力救济型程序。
- 15、诉讼终结:指在诉讼进行中,由于某种法定事由的出现,使诉讼继续进行已无必要或者成为不可能时,由人民法院裁定结束诉讼程序的制度。
- 16、诉讼主体:诉讼主体,在中国诉讼理论中,通常指在民事诉讼中有权进行使诉讼程序发生、变更和消灭的诉讼行为的组织或个人。
- 17、诉讼文书:以正确为原则,以鲜明为旨归,凡是在其中提出了诉讼当事人自己的诉讼请求、诉讼理由和诉讼的根据,并引起诉讼程序的发生文书,就叫起诉讼文书。
- 18、诉讼义务:诉讼义务是指诉讼主体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诉讼中必须履行的义务。
- 19、诉讼费用:诉讼费用,是指当事人进行民事、经济、海事和行政诉讼,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的费用。
- 20、诉讼标的:民事诉讼程序作为一种解决民事纷争的手段,其特点是法院在诉讼程序中始终处于相对被动和消极的中立地位,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争议进行审理,公正地作出裁决,并保证其裁决的实现。
- 21、诉讼客体: 词语解释⒈ 诉讼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刑事诉讼中,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何种罪,是否需要处刑以及如何处刑。在民事诉讼中,即诉讼标的,指原告请求法院通过审判加以保护的法律关系或权益。在行政诉讼中,指原告请求法院通过审判保护行政法规所确认的合法权益。
- 22、诉讼参加人:诉讼参加人,是指当事人以及与当事人诉讼地位相同或相类似的人。
- 23、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
- 24、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中国于1991年制订民事诉讼法,内容包括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管辖,审判组织,回避,诉讼参加人,证据,期间、送达,调解,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强制措施,诉讼费用,审判程序,执行程序,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等。
- 25、诉讼参与人:诉讼参与人指在诉讼过程中, 除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以外所有依法参与诉讼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 26、诉讼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指的是在代理的权限内,代理被代理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
- 27、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程序的法律。我国在1989年制订行政诉讼法,内容包括总则、受案范围、管辖、诉讼参加人、证据、起诉和受理、审理和判决、执行、侵权赔偿责任、涉外行政诉讼和附则等。
- 28、耕者让畔,讼者让田: 耕者让畔,讼者让田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ɡēnɡ zhě rànɡ pàn, sònɡ zhě rànɡ tián。
讼结尾的词语
更多- 1、辨讼: 1.辩论﹐争论。辨﹐通"辩"。 2.争讼﹐诉讼。辨﹐通"辩"。
- 2、辩讼: 1.辩论﹐争论。 2.判决诉讼案件。
- 3、簿讼:审理诉讼案件。
- 4、雠讼: 1.争讼。
- 5、词讼: 词讼císòng (1) 诉讼 英 lawsuit;legal cases
- 6、辞讼: 辞讼císòng (1) 诉讼 英 lawsuit
- 7、盗讼:有关抢劫或偷窃的讼事。
- 8、诋讼:攻讦﹐争讼。
- 9、刁讼:指颠倒黑白以夺人之产或陷人于罪的诉讼。
- 10、斗讼:亦作“鬭讼”。争讼。
- 11、遏讼:阻止被害者向司法部门起诉。
- 12、纷讼:犹聚讼。
- 13、告讼: 1.告诉,告知。 2.告状。
- 14、构讼: 1.造成诉讼。 2.犹争论。
- 15、歡讼:1.喧闹﹔争讼。
- 16、讙讼: 喧闹;争讼。
- 17、健讼: 健讼jiànsòng (1) 指喜好打官司 例 刁民健讼 英 be eager to go to law
- 18、简讼:谓使刑狱讼事减少。
- 19、讦讼: 1.控告诉讼。
- 20、聚讼:众说纷纭,久无定论。
- 21、决讼: 审判案件。
- 22、甿讼:百姓的诉讼案件。
- 23、讴讼:《孟子.万章上》﹕"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后因以"讴讼"指讴歌者与讼狱者。
- 24、涉讼: 涉讼shèsòng (1) 牵进诉讼之中;打官司 英 be involved in a lawsuit
- 25、犴讼: 狱讼。
- 26、旁讼: 1.谓诉讼涉及他人。
- 27、出讼:提出诉讼。
- 28、地讼:关于土地边界的争执。
- 29、断讼:审理案件。
- 30、交讼:互相争论。
- 31、理讼: 1.审理诉讼。
- 32、马讼:有关马买卖引起的诉讼。
- 33、民讼:民众的诉讼事宜。
- 34、内讼:内心自责。
- 35、疑讼:疑难的案件。
- 36、折讼: 判决诉讼案件。
- 37、水讼:指争水灌田所引起的诉讼。
- 38、愬讼: 犹诉讼。
- 39、宿讼:长久未决的诉讼案件。
- 40、诉讼: 诉讼sùsòng (1) 法律名词。诉讼是人民或检察官请求司法官本着司法权作裁判的行为 例 民事诉讼 英 lawsuit;litigation;legal action
- 41、速讼:招致诉讼。
- 42、唆讼:挑唆人打官司。
- 43、田讼:有关田产的诉讼。
- 44、听讼: 听讼tīngsòng (1) 听理诉讼;审案 英 preside at lawsuit;hearing;try a case;administer justice
- 45、僮讼:指民事诉讼。
- 46、枉讼:冤案,错案。
- 47、诬讼: 1.虚构事实﹐提起诉讼。
- 48、息讼: 息讼xīsòng (1) 平息争讼 英 stop litigation
- 49、熄讼:平息争议。
- 50、阋讼:争讼;争论。
- 51、显讼:公开责备。
- 52、嚣讼:犹聚讼。
- 53、小讼:有关小事的诉讼。
- 54、新讼:刚投控的诉讼案件。
- 55、兴讼:发生诉讼﹐打官司。
- 56、刑讼:刑罚和诉讼。
- 57、酗讼:谓因酗酒而争讼。
- 58、喧讼: 1.喧闹聚讼。
- 59、雅讼: 1.见"雅颂"。
- 60、言讼: 1.诉讼。
- 61、謡讼: 1.亦作"謡讼"。 2.民间流传的赞颂。
- 62、阴讼:因纵欲淫荡等事而引起的争吵不和。
- 63、嚚讼:奸诈而好争讼。
- 64、舆讼: 1.舆论。
- 65、狱讼: 讼事;讼案。 诉讼。 指诉讼者。
- 66、冤讼: 1.谓为他人申诉冤枉。 2.冤屈的案件诉讼。
- 67、造讼:兴讼,挑起诉讼。
- 68、谮讼: 1.诋毁和讼争。
- 69、战讼:犹争论。
- 70、争讼:因争论而诉讼。
- 71、诤讼:争辩﹔争论。诤﹐通'争'。
- 72、治讼:陈诉请求和争讼。
- 73、滞讼: 1.积压的讼案。
- 74、自讼: 自讼zìsòng (1) 自己责备自己 英 blame oneself (2) 为自己讼诉 英 appeal for oneself;complain for oneself
- 75、新郑讼: 《聊斋志异》十二卷篇目。
- 76、包揽词讼: 包揽词讼bāolǎn císòng (1) 词讼:诉论。包打官司,从中敲诈勒索 例 旧社会就有一些勾结官府的 英 act as shyster;practise legal chicanery
- 77、调词架讼:调唆他人诉讼。
- 78、共同诉讼:当事人一方有两人以上,或者当事人双方均有两人以上的诉讼。或在诉讼提起时发生,或在诉讼过程中形成。共同诉讼中的原告人或被告人称为共同诉讼人。每一个共同诉讼人都是独立的诉讼主体,其诉讼行为对别的共同诉讼人不起约束作用,但是可能对别的共同诉讼人发生影响。
- 79、兴词构讼:兴词:撰写并呈递状词;构讼:打官司。写关词打官司。
- 80、计过自讼:《论语.公冶长》﹕"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后以"计过自讼"谓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 81、民事诉讼:民事争讼的一方向法院提出告诉和请求,法院通过审理依法解决争讼,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 82、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xíngshì sùsòng (1) 根据刑法的诉讼 英 penal action,penal suit;criminal procedure
- 83、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 84、集体诉讼:指,多数成员彼此间具有共同利益,因人数过多致无法全体进行诉讼,得由其中一人或数人为全体利益起诉或应诉。
- 85、附带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中附带民事诉讼”的简称。在一个刑事案件中附带提起的关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问题的诉讼。只有在被害人的物质损失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情况下,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拼音sòng
- 注音ㄙㄨㄥˋ
- 笔划6
- 繁体訟
- 五笔YWCY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言,公声。从言的字与讲话有关。本义:争论)(2) 同本义讼,争也。…以手曰争,以言曰讼。——《说文》讼不亲也。——《易·杂卦》饮食必有讼。——《易·序卦》会礼之家,名为聚讼。——《后汉书·曹褒传》(3) 又如:聚颂纷纭;讼辩(争辩);讼斗(争斗);讼怨(争吵怨恨);讼直(申辩是非曲直);讼争(争辩,争吵);讼罪(争辩无罪);讼曲(争论是非曲直)(4) 打官司讼,《六书故》:争曲直于官有司也。——《正字通》争罪曰狱,争财曰讼。——《周礼·地官》注有狱讼者。——《周礼·大司徒》。注:“争财曰讼。”争宝之讼解。——张协《七命》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清· 方苞《狱中杂记》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颜渊》(5) 又如:讼牒(讼状);讼事(诉讼之事);讼理(讼事处理恰当);讼狱(诉讼之事);讼庭(公堂法庭);讼学(专门讲究诉讼案件之学堂);讼地(为争地而打官司)(6) 喧哗亲谗谀而疏贤圣兮,讼谓闾娵为丑恶。—— 汉· 东方朔《七谏·怨世》(7) 谴责 。如:讼言(责备的话);讼过(自责其过失)(8) 为人辩冤汉武帝杀戾太子, 田千秋讼太子冤。—— 宋· 洪迈《容斋随笔》(莽)在国三岁,吏上书讼冤 莽者以百数。——《汉书·王莽传》(9) 又如:讼冤(申辩冤屈);讼屈(申冤,辩冤)(10) 通“颂”。歌颂一国为之讼。——《韩非子·孤愤》深讼莽功德。——《汉书·王莽传上》家给人足,讼声并作。——《易林·否之大有》名词诉讼者政以慈爱为主,劝两讼勿争,词致殷重。——宋· 叶适《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形容词(1) 通“公”。公开地,明白地夫有形埒者,天下讼见之;有篇籍者,世人传学之。——《淮南子·兵略》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史记·吕太后纪》(2) 又如:讼言(公开地说);讼刑(审慎用刑)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