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开头的词语
更多- 1、喻跗:古名医。传说为黄帝时人。
- 2、喻勉:开导勉励。
- 3、喻示:《喻示》是连载在起点中文网的奇幻魔法类小说,作者是李旦李旦。
- 4、喻意:表明意思。
- 5、喻旨:亦作'喻指'。 知晓旨意;喻示旨意。
- 6、喻指:亦作'喻指'。知晓旨意;喻示旨意。
- 7、喻名:形容;比称。
- 8、喻教:开导教育。
- 9、喻愿:谓对某事明白并乐于为之。
- 10、喻体:喻体与本体相对,是比喻的一部分。
- 11、喻义: 比喻的意义;比喻。
- 12、喻世:即“古今小说”。
- 13、喻培伦:喻培伦(1886年2月3日-1911年4月27日),字云纪,汉族,四川省内江市人。
- 14、喻证法: 也叫比喻论证法,是议论文中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作比喻证明文章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 15、喻义法: 面底亦是同义正扣。
- 16、喻水染水: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通过山势走向与坡岸曲折或与水有关之物以形容水之存在。
- 17、喻之以理:用浅显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
- 18、喻世明言:书名。明冯梦龙编,四十卷。
- 19、喻以利害:喻以利害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yù yǐ lì hài,意思是把事情的利害关系给人讲清楚。
喻中间的词语
更多>>- 1、企喻歌: 南朝·梁鼓角横吹曲名,本为北方民族马上之乐。亦省称“企喻 ”。
- 2、十喻观: 又称十缘生句。即指幻、阳炎、梦、影、乾闼婆城、响、水月、浮泡、虚空华、旋火轮十喻。
- 3、家喻户晓: 家喻户晓jiāyù-hùxiǎo (1) 家家都知晓,众人都明白 英 widely known
- 4、家喻户习: 家家通晓,户户熟悉。
- 5、借古喻今:借:假借;喻:比喻。假借古人古事比喻现实中的今人今事。
- 6、借物喻人: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通常在作文中出现,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7、以古喻今:喻:说明。借用古代的事来说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
- 8、引古喻今: 征引古代史实或文献来喻说当前的现实。
- 9、妙喻取譬:于讲解中用巧妙的比喻来说明。
- 10、引喻失义: 引喻失义yǐnyù-shīyì (1) 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例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英 improper allusion
- 11、辞喻横生:横生枝节 héngshēng-zhījié[branch out; fig raise obstacles;deliberately complicate an issue] 比喻意外地产生一些枝节问题,影响主要问题的顺利解决 他又不敢去瞧,生怕又横生枝节。——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
- 12、设喻说理:说理 shuōlǐ ∶讲明道理说理充分∶服从道理,不蛮横你还说理不说理,如果说理,就听我把情况说清楚
- 13、君子喻于义: 君子看重的是道。
喻结尾的词语
更多- 1、暗喻:隐而不显的譬喻。相对于明喻而言。
- 2、逼喻:敦促劝喻。
- 3、比喻: 比喻bǐyù (1) 一种修辞方式,即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 英 allegory;comparison;metaphor;figure of speech
- 4、博喻:谓对各种知识能广泛而深入地理解。 广泛地运用比喻。
- 5、返喻:古代汉语中“比喻”修辞手法的其中一种形式。
- 6、方喻: 1.比喻;比拟。
- 7、讽喻: 讽喻fěngyù (1) 用委婉的言语劝说 英 advise;admonish (2) 一种修辞手段,借说故事来表明事理 英 parable;allegory
- 8、抚喻: 1.亦作"抚谕"。 2.安抚晓喻。
- 9、告喻: 1.犹晓喻,告诉。
- 10、共喻:谓大家都明白。
- 11、换喻: 换喻huànyù (1) 一种修辞手段,用一个事物的名称去指与它有关联的另一个事物 英 metonymy
- 12、诲喻:亦作'诲喻'。 教诲晓喻。
- 13、假喻:假借事物作比喻。
- 14、谏喻: 1.亦作"谏喻"。 2.劝谏讽喻﹔劝谏晓喻。
- 15、较喻:一种“喻中有比”的比喻,其特点是把被比喻物和比喻物放在一起相比,既显示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又突出本体和喻体在和程度上的不同。
- 16、教喻: 犹教导。
- 17、借喻: 借喻jièyù (1) 比喻 英 parabolize (2) 为了活跃或强调一个意思使用与原意上不相同的一个词或一种表达 英 trope
- 18、诫喻:告诫并使之明白。
- 19、扩喻:扩喻比喻之一,又名“类比”。
- 20、理喻: 理喻lǐyù (1) 用道理来解说,使人明白 例 不可理喻 英 discourse of reason
- 21、勉喻:亦作'勉喻'。晓喻;劝说。
- 22、默喻: 1.暗中晓喻。 2.谓暗中知晓。
- 23、逆喻:一种由果推因﹑由末究本的譬喻方法。
- 24、拟喻: 1.亦作"拟谕"。 2.打比方。
- 25、呕喻:和悦的样子。
- 26、譬喻: 譬喻pìyù (1) 比喻,例如 英 metaphor;simile;analogy;figure of speech (2) 劝说 例 也叫阿妈来譬喻他几番。——《警世通言》 英 admonish;adverse
- 27、企喻: 南朝·梁鼓角横吹曲名,本为北方民族马上之乐。亦省称“企喻 ”。
- 28、钦喻:犹敬告。
- 29、曲喻: 1.间接领悟。 2.间接譬喻。
- 30、劝喻:劝告说明。
- 31、确喻:确切的比方。
- 32、善喻: 1.善于教喻。 2.好的比喻。
- 33、设喻:打比方。
- 34、审喻:明白地告知。
- 35、讬喻:亦作“ 託諭 ”。 谓借他物寄托要表明的意思。
- 36、托喻: 1.亦作"托谕"。 2.谓借他物寄托要表明的意思。
- 37、慰喻: 1.亦作"慰谕"。 2.抚慰;宽慰晓喻。 3.谓解释宽慰。
- 38、象喻:谓用形象化的语言文字阐明玄妙深奥的道理。
- 39、晓喻:明白劝导,告知。多用于上对下。
- 40、训喻: 训喻,训谕xùnyù,xùnyù (1) 训示晓喻;教诲 英 instruct
- 41、隱喻: 隐喻yǐnyù (1) 一种修辞手段,用一个词或短语指出常见的一种物体或概念以代替另一种物体或概念,从而暗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比喻的一种。不直接点明是比喻,但实际上是打比方,常用“是”“成”“就是”“成为”“变为”“等于”等表明甲事物就是乙事物 英 metaphor
- 42、引喻: 引喻yǐnyù (1) 尤指文学作品中的暗示或附带提及 英 allusion
- 43、诱喻: 1.见"诱谕"。
- 44、安喻:安抚晓谕。
- 45、旁喻: 1.反复举例说明。
- 46、嗙喻:古代舞曲名。
- 47、辟喻: 1.譬喻﹐比方。辟﹐通"譬"。
- 48、称喻: 1.譬喻。
- 49、敦喻: 见“敦谕 ”。
- 50、风喻: 1.亦作"风喻"。 2.以委婉的言辞劝告开导。
- 51、高喻:敬称他人的教诲。
- 52、呴喻: 1.亦作"呴谕"。亦作"呴喻"。 2.化育爱抚。 3.和悦温顺貌。
- 53、嘿喻:犹意会。
- 54、降喻:犹赐教。多用于书信。
- 55、解喻: 1.亦作"解谕"。 2.解释晓喻。
- 56、开喻: 1.见"开谕"。
- 57、来喻: 1.亦作"来喻"。 2.对别人来信的敬称。
- 58、六喻:即六如。详该条。
- 59、面喻:犹面谕。
- 60、明喻: 明喻míngyù (1) 以两件基本上不相同的事物作比喻的修辞手段。比喻的一种,明显地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某事物,表示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常用“如”、“像”、“似”、“好像”、“像…似的”、“如同”、“好比”等比喻词。如:鲁迅的杂文像匕首、投枪一样,刺向敌人的心脏 英 simile
- 61、深喻:深切理解。
- 62、兴喻:打比方。
- 63、言喻:用言辞来说明。
- 64、云喻:言喻。
- 65、招喻: 1.亦作"招谕"。 2.指帝王招抚敌对势力的谕旨。亦指以帝王名义对敌对势力进行招抚。
- 66、征喻:引证比喻。
- 67、直喻:修辞手法之一。即明喻。与隐喻相对。
- 68、指喻: 指正告知。
- 69、旨喻: 晓谕旨意,喻示旨意。
- 70、自喻: 1.自晓;自解。 2.自譬﹐自比。
- 71、隐喻: 隐喻yǐnyù (1) 一种修辞手段,用一个词或短语指出常见的一种物体或概念以代替另一种物体或概念,从而暗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比喻的一种。不直接点明是比喻,但实际上是打比方,常用“是”“成”“就是”“成为”“变为”“等于”等表明甲事物就是乙事物 英 metaphor
- 72、徵喻:引证比喻。
- 73、反喻:修辞学上辞格之一。用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即说反话。常用于嘲弄讽刺。
- 74、转喻:修辞手法的一种,归属于比喻。
- 75、食喻: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责人
- 76、松喻: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
- 77、简喻:指简单的比喻。
- 78、土喻:孔子在家闲坐,他的学生子贡陪侍在旁,请教孔子应该如何做到谦虚谨慎地待人。孔子说:“你的问题问得好呀!对人谦虚有礼,大概就像大地那样吧!”子贡不明白孔子的意思。
- 79、强喻:强调本体胜过或不及喻体的比喻
- 80、風喻: 1.亦作"风喻"。 2.以委婉的言辞劝告开导。
- 81、约喻:修辞中比喻的一种。
- 82、缩喻:比喻修辞的一种,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但不出现比喻词,本体与喻体极其紧密地连在一起的比喻形式叫缩喻。
- 83、洞穴喻: 在《理想国》第七卷,柏拉图作了一个与洞穴相关的比喻来描述人类受过教育和没受过教育的情况。
- 84、不言而喻: 不言而喻bùyán’éryù (1) 不待释言已可晓悟 例 南北省份距离这么遥远,风物景观相差之大就不言而喻了 英 it goes without saying (2) 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 例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 英 it is self-evident (3) 自明的,无须解释的 例 不言而喻的责任 英 prima facie
- 85、不可理喻: 不可理喻bùkě-lǐyù (1) 没法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蛮横、固执、愚昧 英 be impervious to reason;cannot reason with
- 86、罕譬而喻:少用比喻而能使人明白、了解。
- 87、就境设喻: 在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时,喻体取自该作品的特定情境之中,这种就“境”取材,由“境”取譬的方法称之为“就境设喻”。
- 88、不可言喻: 不可言喻bùkě-yányù (1) 无法用语言来说明,只可意会 英 incommunicable
- 89、莲华十喻: 据“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九: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妙香广布,令见者喜悦、吉祥,故以莲花比喻菩萨所修之十种善法。
- 90、莲华三喻: 又云莲花三喻,迹本三喻。
- 91、取譬引喻:取譬引喻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qǔ pì yǐn yù,意思是打比方,作譬喻,用以说明道理。
- 92、生态五喻:生态五喻特指***总书记巧论生态环境的五大比喻。
- 93、讬物陈喻:借事物设喻。
- 94、托物陈喻:借事物设喻。
- 95、舟水之喻:意为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
- 96、难以言喻: 事物、心情找不到恰当的语句或词语形容、说明或表达出来。
- 97、难以理喻:很难加以形容、描写。
- 98、无法言喻:指事物、心情找不到恰当的语句或词语形容、说明或表达出来。
- 99、无可言喻:指到没话可说的程度,现比喻没法形容。
- 100、远引曲喻:喻:譬喻。说话不敢直言,以远离当前的事例来作引证,绕弯子以其他事来打比方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喻组词,喻的组词,喻字怎么组词,喻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喻字组词的组词,其中喻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9个,喻字在中间的组词有13个,喻字在结尾的组词有103个。
- 拼音yù
- 注音ㄩˋ
- 笔划12
- 繁体喻
- 五笔KWGJ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口,俞声。本义:告知,把情况通知某人。同“谕”)(2) 同本义喻,告也。——《广雅》教之以利,而喻诸德者也。——《礼记·文王世子》乃留兵屯 荥阳,使使喻 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 吕氏之变而诛之。——《史记》(3) 晓喻;开导前后告喻,曾无悛改。——《三国志》(4) 又如:喻勉(开导勉励);喻教(开导教育)(5) 知晓;明白君子喻于义。——《论语·里仁》。皇疏:“喻,晓也。”单足以喻则单。——《荀子·正名》。注:“喻,晓也。”以喻客意。——《后汉书·杜笃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6) 又如:家喻户晓;喻旨(知晓旨意);喻愿(对某事明白并乐于为之);喻以利害;劝喻;不可以理喻(7) 比喻罕譬而喻。——《礼记·学记》在于早谕教。——《汉书·贾谊传》不足以喻其美。——《警世通言》(8) 又如:喻名(比称;形容);喻为“生物树” [查看更多]
Y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