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戎备:武备;战备。
  • 2、戎柄: 军权。
  • 3、戎骖:戎马。借指军队。
  • 4、戎场:战场。
  • 5、戎臣: 武臣。
  • 6、戎丑: 1.大众。 2.旧时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3.武臣中的败类。
  • 7、戎储: 兵器储备。
  • 8、戎狄: 亦作“戎翟”。
  • 9、戎藩: 军府,幕府。
  • 10、戎副: 副将。
  • 11、戎弓:大弓。
  • 12、戎冠: 武职的官帽。
  • 13、戎捍: 军事防卫。
  • 14、戎号:武官品级。犹今军衔。
  • 15、戎荒: 古指西方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
  • 16、戎麾:军旗。亦借指军队。
  • 17、戎寄: 委以军务。
  • 18、戎级: 军职。
  • 19、戎籍: 军籍。
  • 20、戎舰: 战船。
  • 21、戎捷: 指战利品。
  • 22、戎戒: 战备。
  • 23、戎羯: 戎和羯。古族名。泛指西北少数民族。
  • 24、戎烬: 谓遭受战火破坏。
  • 25、戎具:兵器。
  • 26、戎葵: 即蜀葵。两年生草本植物。花瓣五枚,有红、紫、黄、白等颜色。供观赏。
  • 27、戎阃: 犹帅府。
  • 28、戎垒: 军营,营垒。
  • 29、戎吏:武官。
  • 30、戎辂: 兵车。
  • 31、戎虏: 古时对西方或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 32、戎逻: 巡逻兵。
  • 33、戎律: 军机,军务。 军纪;军法。
  • 34、戎旅: 军旅;兵事。
  • 35、戎曼: 见“戎蛮 ”。
  • 36、戎蛮: 1.亦作"戎曼"。即蛮氏。古族名。西戎的一支。春秋时分布于今河南颍河上游一带。后为楚所灭。 2.泛指四夷。
  • 37、戎貊:戎和貊。貊,北狄的别称。泛指西北少数民族。
  • 38、戎幕:军府;幕府。
  • 39、戎旆: 军旗。亦借指战事。
  • 40、戎辔: 戎马的缰绳。引申指军务。
  • 41、戎仆: 犹戎御。
  • 42、戎旗:军旗。
  • 43、戎骑:指戎族军队。亦泛指我国西北方少数民族军队。
  • 44、戎棨: 军中仪仗。用以称主帅。
  • 45、戎装: 戎装róngzhuāng (1) 军装 英 martial attire
  • 46、戎马: 戎马róngmǎ (1) 军马,借指军事、战争 例 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汉书·刑法志》 例 戎马生涯 英 army horse
  • 47、戎行: 戎行róngháng (1) 军队、行伍 英 troops (2) 指军旅之事 英 military affairs
  • 48、戎卒: 兵士。
  • 49、戎机: 戎机róngjī (1) 指战争、军事 例 贻误戎机 例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英 war,opportunity for combat
  • 50、戎首: 发动战争的主谋、祸首。 首先挑起事端或带头做坏事的人。 军队的主帅。
  • 51、戎韬: 即《六韬》。 韬略,军事谋略。
  • 52、戎轩: 兵车。亦以借指军队、军事。
  • 53、戎旃:军旗。借指战事,军队。
  • 54、戎翟: 见“戎狄 ”。
  • 55、戎卫: 禁卫之兵。
  • 56、戎经: 兵书。
  • 57、戎兵: 军服和兵器。 兵士,军队。
  • 58、戎华:戎狄和华夏。犹中外。
  • 59、戎菽: 1.亦作"戎叔"。 2.山戎所种植的一种豆科植物。大豆。《管子.戒》:"北伐山戎,出冬葱与戎菽,布之天下。"《诗.大雅.生民》:"蓺之荏菽"毛传:"荏菽,戎菽也。"郑玄笺:"戎菽,大豆也。"一说为胡豆,蚕豆。《尔雅.释草》:"戎叔,谓之荏菽。"郭璞注:"即胡豆也。"或谓戎菽﹑胡豆皆豌豆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劐.谷三.豌豆》。
  • 60、戎戍: 行伍,军队。
  • 61、戎夷: 戎和夷。古民族名。泛指少数民族。 谓艰险不宁。
  • 62、戎亭:边境哨所。
  • 63、戎右: 周代陪乘之官。出军或田猎时,坐君主之右,执武器,担任保卫工作。
  • 64、戎索: 戎人之法。
  • 65、戎服: 军服。亦指着军服。
  • 66、戎路: 古代帝王军中所乘的车。后泛指兵车。
  • 67、戎陈: 军伍;战阵。
  • 68、戎伍: 行伍;军队。
  • 69、戎御: 兵车的驾御者。
  • 70、戎盐: 即岩盐。因产于戎地,故名。
  • 71、戎戎: 茂盛貌;浓密貌。
  • 72、戎将: 犹戎帅。军队的主将。
  • 73、戎缮:指备战与修缮宫室之事。
  • 74、戎事: 戎事róngshì (1) 军事,战争 英 military affairs
  • 75、戎衣: 戎衣róngyī (1) 军服、战衣 英 military uniform
  • 76、戎昭: 1.兵戎之事。语出《左传.宣公二年》:"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 2.指军旅。武官名。
  • 77、戎政:军政;军旅之事。
  • 78、戎帅: 军队的统帅。 指戎族军队的主将。
  • 79、戎器: 兵器。
  • 80、戎叔: 见“戎菽 ”。
  • 81、戎功: 大功。 犹戎事。
  • 82、戎节: 兵符。引申指兵权。
  • 83、戎门: 军门。
  • 84、戎女: 螟蛉的异名。
  • 85、戎士: 将士;兵士。
  • 86、戎钺: 泛指兵器。钺,古兵器名。
  • 87、戎轸: 兵车。亦借指军队。
  • 88、戎章: 兵书;兵法。
  • 89、戎仗: 兵器,军械。
  • 90、戎秩:武职。
  • 91、戎威: 军威。
  • 92、戎歌: 军歌。
  • 93、戎公: 1.亦作"戎工"。 2.兵事。
  • 94、戎甲: 戎甲róngjiǎ (1) 兵器和铠甲 英 weapons and armours
  • 95、戎役:兵役。
  • 96、戎校: 将帅。
  • 97、戎枢: 兵部尚书之职。
  • 98、戎统: 军政;军权。
  • 99、戎心: 谓敌国入侵的野心。
  • 100、戎务: 军务。

戎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凡戎车:将帅及卒众所乘之兵车。
  • 2、元戎弩: 诸葛连弩的最早称谓。根据《三国志》中记载:“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驽十矢俱发·”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根据原有的连弩的基础上减去不必要的、增加有用的一个改进型连弩,改造完成后授予名号“元戎”,即元帅的意思。
  • 3、一戎衣: 谓一穿上戎装。或云,“衣”当作“殷”,谓一用兵而胜殷。一,亦作“壹 ”。 泛指战袍。
  • 4、兵戎相见: 兵戎相见bīngróng-xiāngjiàn (1) 发动武装冲突以解决敌对双方的争端和矛盾 英 resort to arms
  • 5、蛮夷戎狄: 1.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 6、阮孚戎旅:《晋书.阮孚传》﹕"琅邪王裒为车骑将军﹐镇广陵﹐高选纲佐﹐以孚为长吏……孚答曰﹕'陛下不以臣不才﹐委之以戎旅之重。'"后因以"阮孚戎旅"指委以军旅重任。
  • 7、元戎启行:1.指大军出发。 2.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
  • 8、元戎啓行:谓大军出发。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 9、诘戎治兵:谓整治军事。戎﹐戎服﹔兵﹐兵器。语本《书.立政》﹕"其克诘尔戎兵。"
  • 10、息偃戎师: 息偃是指安息休息休整。戎师就是指军队部队。息偃戎师是指部队在此休整。
  • 11、不为戎首:不能当个好宰相,也要当个好医生。为旧时志在济世的读书人的愿望。
  • 12、一生戎马:一生征战。
  • 13、甘为戎首:甘:情愿,乐意;戎首:发动战争的祸首。甘愿作战争的主谋。指发动战争的人
  • 14、楚人戎言:楚人戎言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chǔ rén rónɡ yán。

戎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北戎:古族名。即山戎。春秋时分布在今河北﹑山西北部。
  • 2、奔戎:古族名。
  • 3、秉戎: 1.执掌军政。
  • 4、布戎:布列军队。
  • 5、陈戎: 1.部署军队﹐以兵戎相见。
  • 6、蹙戎: 1.亦作"蹙融"。 2.古代弈戏之一。汉时称"格五"。
  • 7、典戎:统率军队。
  • 8、封戎: 散乱貌。
  • 9、伏戎: 1.埋伏军队或刺客。 2.指隐伏伺机以图作乱的武人。
  • 10、护戎:指监察军务的官员。
  • 11、豲戎:古代戎族。
  • 12、即戎:用兵;作战。
  • 13、籍戎:编入军籍。犹入伍。
  • 14、监戎:犹监军。
  • 15、讲戎:演武练兵。
  • 16、姜戎: 姜戎Jiāngróng (1) 春秋时居住在晋国南部的少数民族。晋国的附庸 例 遽兴姜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英 a national minority lived in south of Jin State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 17、军戎:军队;军事。
  • 18、寇戎: 1.谓敌军来犯。 2.敌军。 3.匪患与战争。
  • 19、窥戎:犹观兵。谓检阅军队以显示军威。
  • 20、昆戎:昆夷﹑犬戎的并称。多泛指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
  • 21、吏戎:官吏和将士。
  • 22、骊戎:古族名。古戎人的一支。国君姬姓。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一带。一说在今山西省析城﹑王屋两山之间。曾与秦的先世通婚。春秋初,晋献公伐之,得骊姬。后为晋国所并。
  • 23、孋戎:即骊戎。春秋时部族名。西戎的一支。
  • 24、临戎: 1.亲临战阵;从军。
  • 25、蒙戎: 蓬松;杂乱。
  • 26、七戎:古代泛称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
  • 27、羌戎:泛指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 28、犬戎: 古族名。 旧时对我国少数民族的蔑称。 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 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种。 传说中的国名。详“犬封国 ”。
  • 29、畎戎:即犬戎。
  • 30、阿戎: 1.称堂弟。 2.指晋王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遂为早慧的典型。后因以"阿戎"称美他人之子。
  • 31、八戎: 八方之戎。
  • 32、百戎: 1.古代对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总称。
  • 33、边戎: 1.亦作"邉戎"。 2.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 3.边地战事;守边。
  • 34、参戎: 1.参谋军务。 2.明清武官参将,俗称参戎。
  • 35、大戎: 1.用以冲锋陷阵的兵车﹐即元戎。 2.唐代兵部尚书的别称。见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3.古族名。春秋时分布在晋国境内﹐当今山西太原附近。一说是周的同姓子孙。
  • 36、蕃戎:我国古代对西北边境各族的统称。蕃,通"番"。
  • 37、冯戎:丰盛。
  • 38、干戎: 犹兵戎。通称兵器、军队。泛指征伐或战争。
  • 39、鬼戎:即鬼方。
  • 40、和戎: 1.指与少数民族或别国媾和修好。 2.犹和亲。指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统治者结亲交好。
  • 41、诘戎: 1.见"诘戎治兵"。
  • 42、禁戎:犹禁军。
  • 43、九戎: 九伐之兵。 九夷。
  • 44、离戎: 1.古代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 45、理戎:治军。
  • 46、六戎:我国古代西方戎族之六部。《周礼.夏官.职方氏》"五戎六狄"郑玄注引《尔雅》曰:"九夷﹑八蛮﹑六戎﹑五狄,谓之四海。"按,今本《尔雅.释地》作"七戎"。邢昺疏:"《风俗通》云:'斩伐杀生,不得其中。戎者凶也,其类有六。'李巡云:'一曰侥夷,二曰戎央(一作戎夷),三曰老白,四曰耆羌,五曰鼻息,六曰天刚。'"后用以为西方民族之通称。
  • 47、平戎:原谓与戎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
  • 48、起戎: 1.引起战事。 2.起兵。
  • 49、女戎:犹女祸。
  • 50、山戎: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称北戎,匈奴的一支。活动地区在今河北省北部。见《春秋.庄公三十年》﹑《汉书.匈奴传上》。后亦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 51、设戎:设置兵力。
  • 52、神戎:即神农。
  • 53、事戎:从事战争。
  • 54、竦戎:谓劝戒戎人。竦﹐通"怂"。
  • 55、韬戎: 指军事机宜。
  • 56、讨戎:征伐叛乱。
  • 57、条戎: 古代戎族的一支。分布在今山西省·运城县·中条山北的鸣条岗一带。
  • 58、统戎:统帅;主将。
  • 59、五戎: 五种兵器。 古代泛指我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 五种兵车。 五种导致战争之道。
  • 60、西戎: 西戎Xīróng (1) 我国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总称 英 Xirong nationality
  • 61、习戎:练习武事。
  • 62、徙戎:晋代统治阶级中企图用武力强迫少数民族外迁的一种主张。
  • 63、遐戎:犹遐夷。
  • 64、小戎:周代兵车的一种。
  • 65、兴戎:发动战争;引起争端。
  • 66、徐戎:古族名。东夷之一。夏至周分布于今淮河中下游。周初建立徐国,在东夷中最称强大,曾数次联合淮夷等抗周。春秋时曾为楚所败,周敬王八年 公元前 年 为吴国所并。泛指异族。
  • 67、训戎: 1.训诫军旅。 2.整饬武备。
  • 68、一戎: 见“一戎衣 ”。
  • 69、阴戎:古代少数民族名。西戎之一﹐即陆浑之戎﹐因其居住于河南山北﹐故称。一说陆浑近阴地﹐故名。泛指少数民族。
  • 70、有戎: 1.即有仍。有﹐词头。
  • 71、御戎: 1.驾御军车。也指为君主驾御军车的甲士。 2.引申为参与军事行动。
  • 72、驭戎: 执掌军事。
  • 73、元戎: 元戎yuánróng (1) 主将 例 不是元戎令,谁敢乱爬蹅。——《西游记》 英 supreme commander
  • 74、远戎: 1.指远方的少数民族。
  • 75、赞戎:犹拱卫。
  • 76、旃戎: 1.指军旅。
  • 77、掌戎:统领军队。
  • 78、治戎:作战;治军。
  • 79、致戎:用兵征讨。
  • 80、众戎:中草药。紫参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二.紫参》。
  • 81、诸戎: 1.古代称众少数民族。
  • 82、总戎: 1.统管军事;统率军队。 2.统帅。亦用作某种武职的别称。如唐人称节度使为总戎;清时称总兵为总戎。
  • 83、纂戎: 1.谓继承光大先人业绩。 2.谓继承先人武功。
  • 84、缵戎:《诗.大雅.韩奕》:"王亲命之,缵戎祖考,无废朕命。"孔颖达疏:"王身亲自命之云:汝当绍继光大其祖考之旧职,复为侯伯,以继先祖,无得弃我之教命而不用之。"后以"缵戎"指继承帝业。
  • 85、佐戎:协理军务。
  • 86、从戎: 从戎cóngróng (1) 参军 例 投笔从戎 英 enlist
  • 87、无戎: 1.没有相助的人。 2.没有战事。
  • 88、兵戎: 兵戎bīngróng (1) 指武器或军队 例 兵戎相见 英 weapons;arms
  • 89、业贝戎:以偷为业。贝戎为"贼"的拆字。
  • 90、朐衍戎: 古代北方族名。
  • 91、墨绖从戎:古时在家居丧着白色丧服,如遇战争或其它重大事故不能守丧,则以黑色麻衣代丧服。
  • 92、狐裘蒙戎:狐裘的皮毛凌乱。亦以喻国政混乱。
  • 93、墨缞从戎:古时在家居丧着白色丧服,如遇战争或其它重大事故不能守丧,则以黑色麻衣代丧服。
  • 94、弃笔从戎:犹投笔从戎。指文人弃文就武。作谓语、定语;
  • 95、启羞兴戎:祸从口出;由口舌惹出事端。
  • 96、投笔从戎: 投笔从戎tóubǐ-cóngróng (1) 中国后汉班超家境穷困,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后人把文人从军叫做投笔从戎 英 throw aside the writing brush and join the army;renounce the pen for the sword;give up civilion pursuits for a military career
  • 97、西落鬼戎: 1.周代西方部落名。
  • 98、奥密克戎: 奥密克戎病毒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种变异株,2021年11月24日由南非上报给世卫组织,经过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专家组的评估,11月26日确定其为继德你塔变异株后的又一关切变异株(VOCs)。经溯源,南非第一例该变异株的检出时间为2021年11月9日,根据南非在11月前后急剧增多的感染人数,世卫组织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可能是推动南非疫情进一步恶化的驱动因素之一。奥密克戎病毒具有相当多的突变位点,这些情况可能使奥密克戎感染者呈现出与原始株不同的临床表现,可能会强化免疫逃逸能力,增强其传染性。但接种疫苗仍然可以降低疾病的严重性,因而世卫组织建议成员国尽快增加全程接种疫苗的人数占比。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戎组词,戎的组词,戎字怎么组词,戎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戎字组词的组词,其中戎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27个,戎字在中间的组词有14个,戎字在结尾的组词有98个。
  • 拼音róng
  • 注音ㄖㄨ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ADE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弓、殳、矛、戈、戟为古代五戎)(2) 同本义戎,兵也。——《说文》以习五戎。——《礼记·月令》戎器不粥于市。——《礼记·王制》。注:“军器也。”伏戎于莽。——《易·同人》弓矢戎兵。——《诗·大雅·抑》(3) 又如:戎仗(兵器,军械);戎器(兵器);戎储(兵器储备);戎钺(泛指兵器。钺,古兵器名);戎具(兵器)(4) 兵车元戎十乘。——《诗·小雅·六月》。传:夏曰钩车,殷曰寅车,周曰元戎。梁弘御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5) 又如:元戎(大战车);戎御(兵车的驾御者);戎轸(兵车);戎轩(兵车);戎路(古代帝王军中所乘的车)(6) 军队戎右少师。——《左传·桓公七年》。注;“军右也。”以脩我戎。——《诗·大雅·常武》(7) 又如:投笔从戎;戎士(将士;兵士);戎级(军职);戎帅(军队的统帅);戎重(军事重任);戎威(军威);戎柄(军权);戎门(军门);戎政(军政);戎戍(行伍,军队);戎略(军事谋略);戎寄(军事任务);戎兵(军服和兵器)(8) 战争。敌对双方的军事行动戎成不退。——《诗·小雅·雨无止》(9) 又如:戎舰(战船);戎烬(遭受战火的破坏);戎缮(备战与修缮宫室之事);戎场(战场);戎戒(战备);戎捷(战利品)(10) 戎羌,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11) 又如:戎狄(西戎和北狄);戎羌(借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戎荒,戎落(戎族聚居地);戎骑(戎族的军队);戎羯(戎和羯);戎虏(古时对西方或北方少数名族的蔑称)(12) 兵士必有女戎。——《国语·晋语》(13) 又如:戎卫(禁卫之兵);戎符(兵符。引申指兵权);戎经(兵书);戎卒(兵士);戎章(兵法,兵书);戎号(武官品级);戎禁(禁卫)(14) 敌寇戎者,兵也。…引申之,凡持兵器以侵盗者亦谓之戎。——王国维《观堂集林》(15) 古国名 。故地在今山东省曹县东南公会戎于 潜。——《春秋》(16) 姓动词(1) 征伐;进行武装的敌对行动毋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礼之有?——《礼记·檀弓》(2) 又如:戎心(征伐的意图);戎首(攻伐的谋主)(3) 拔除戎,拔也。——《方言》(4) 假借为“从”。相助形容词(1) 假借为“崇”。大念兹戎功。——《诗·周颂·烈文》(2) 又如:戎功(大功);戎弓(大弓);戎丑(大众);戎疾(大害,大难)代词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戎虽小子,而式弘大。——《诗·大雅·民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