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而此:如此。
  • 2、而且: 而且érqiě (1) 表示并列互相补充或递进 例 他学习积极而且虚心 英 and;(not only…) but
  • 3、而已: 而已éryǐ (1)  用在陈述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常跟“只”、“不过”、“仅仅”等连用,对句意起冲淡作用 例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英 that is all
  • 4、而后: 而后érhòu (1) 以后;后来;然后 例 鸣呼!今而后(以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清·袁枚《祭妹文》 例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例 大家先议一议,而后正式表决 英 then;after that
  • 5、而立: 而立érlì (1) 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三十岁 例 而立之年 英 thirty years of age
  • 6、而或: 而或érhuò (1) 有时候 例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英 sometimes;every now and then;at times;every so often
  • 7、而亦:连词。表示承接。
  • 8、而今: 而今érjīn (1)现在,目前 例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英 now
  • 9、而翁: 1.你的父亲。用于称人父亲﹐或为父者自称。
  • 10、而况: 而况érkuàng (1) 连词。何况 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宋·苏轼《石钟山记》 英 let alone;to say nothing of
  • 11、而公: 1.犹言你老子。倨傲的自称语。
  • 12、而来:以来。
  • 13、而乃:表示承接,犹然后;表示转折或另起话题。
  • 14、而外: 而外érwài (1) ……之外 例 除此而外,别无他求 英 other than
  • 15、而下: 1.以下。
  • 16、而还:以还﹐以来。
  • 17、而夫:此人﹐其人。
  • 18、而何: 1.犹如何。怎样。 2.犹如何。怎么。
  • 19、而上: 1.以上。表示品位﹑位置﹑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上。 2.以上。表示时间在前的﹐犹以前。
  • 20、而往: 1.以后。 2.以上。表示数量在某一点之上。
  • 21、而降:以下﹐以来。
  • 22、而当:而且在
  • 23、而姬壶:周代彝器名。而姬即如姬﹐战国魏安厘王之宠姬。也作"天姬"﹑"太姬"。见《史记.魏公子列传》﹑清潘祖荫《攀古楼彝器款识》下二四﹑吴大澄《愙斋集古录》﹑《恒轩吉金录》一﹑邹安《吉金文存》五。
  • 24、而亲仁: 而亲仁指亲近有仁德的人。
  • 25、而立之年:三十岁的代称。多表示人到了三十岁,学有所成,可以自立。
  • 26、而今而后:从今以后。
  • 27、而后有为: “然后才能有所为"。
  • 28、而义自见:意思自然就会明白。

而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巴而思: 1.亦作"巴儿思"。 2.蒙语,虎。
  • 2、虎而冠:比喻残虐的人﹐虽穿戴衣冠而凶暴如虎。
  • 3、三而竭:指第三次就完全丧失了信心致使失败
  • 4、现而今: 现而今xiàn’érjīn (1) 〈方〉现在;如今 英 now;at present;at the moment;in these days
  • 5、少而精: 少而精shǎo ér jīng (1) 排除一切多余,避免铺张 例 教学内容要少而精 英 concise;be condensed and concentrated;less but better;fewer and better
  • 6、谑而虐: 开玩笑而不使人难堪。
  • 7、再而衰:比喻的是擂鼓
  • 8、昨而子:今天的前一天。
  • 9、二而一:一演化为二,二合成为一。指同一事物可以演化为对立的两种现象,对立的两种现象可以找到同一根源
  • 10、形而上:1.亦省作"形上"。#####2.无形;抽象。#####3.指精神方面、心理上。
  • 11、形而下:亦省作'形下'。'形而上'的对称。实在﹐具体。参见'形而上'。
  • 12、小而全: 指规模小而生产过程齐全,自成体系,专业化程度很低的一种落后的生产结构或生产经营方式。
  • 13、一而光:比喻彻底清除。同“一扫而空”。
  • 14、爱而近: 埃尔金。
  • 15、一而二: 二而三。
  • 16、哀而不伤: 哀而不伤āi érbùshāng (1) 精神上烦恼或忧虑但不至于伤害身心 英 be sentimental but not mawkish;pathetic sentiments not carried to the extreme;deeply felt but not sentimental
  • 17、拍案而起: 拍案而起pāi’àn’érqǐ (1) 拍着桌子猛然起立。形容极为愤怒 英 strike the table and rise to one’s feet
  • 18、昂然而入:冁然:笑的样子。高兴地笑起来。
  • 19、败兴而归:败兴:因遇到与料想中不一样的事而兴致衰败,情绪低落。扫兴地回来。也作“败兴而返”。
  • 20、包而不办:脆弱而不坚实。形容虚有其表。
  • 21、半涂而罢: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同“半涂而废”。
  • 22、半涂而废: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
  • 23、乡乡而饱: 【注音】xiǎng xiǎng ér bǎo【典故】亦呥呥而噍,乡乡而饱已矣。  战国·赵·荀况《荀子·荣辱》【释义】乡:通“飨”;乡乡:吃得很满足。形容吃得很满足的样子。【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同韵词】东躲西跑、虎豹不外其爪、舒头探脑、捏手捏脚、滑头滑脑、犁牛骍角、睥睨物表、百不为多,一不为少、敬老慈少、秦晋之好、......
  • 24、倍道而行: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 25、倍道而进: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 26、狼狈而逃: 比喻情势窘迫,仓皇而逃。
  • 27、备而不用:做好准备而暂时不用,以便应付紧急情况。
  • 28、背道而驰: 背道而驰bèidào’érchí (1) 朝着相反方向的道路奔跑。比喻彼此方向目标完全相反 例 像背道而驰,其实倒是心心相印。——鲁迅《坟》 英 go(run)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run counter to
  • 29、一迸而发: 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
  • 30、避而不谈: 避而不谈bì’érbùtán (1) 常指狡猾地、不采用正面拒绝的办法回避 例 这件麻烦事早就看出来了,但道德学家往往避而不谈或者把它加以缩小 英 dodge (2) 有意识地回避问题 例 确实,有些牧师和教师都避而不谈生活的现实 英 duck;avoid the subjetct;keep silent about the matter
  • 31、坐而待弊:坐着等死。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措施。
  • 32、比屋而封:家家户户皆受封赏。比喻教化成功,贤人很多。
  • 33、毙而后已:指努力工作或为某一目的***,至死才罢休。
  • 34、暴毙而亡:鱼烂自内而发。比喻因内部腐败而自取灭亡。亦作:[[鱼烂取亡]]
  • 35、坐而待毙: 坐着等死。比喻将遭灭顶之灾而无积极措施。
  • 36、掩鼻而过: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嫌恶的样子。
  • 37、易钗而弁: 易钗而弁--易,更换;钗,女子头上饰品;由两股簪子合成:金~。玉~。裙~(旧指妇女。亦称“钗裙”)。弁:古代一种尊贵的冠,为男子穿礼服时所戴。吉礼之服用冕,通常礼服用弁,这里指帽子。意为把金钗去掉,换上帽子。在这里,钗代指女子,弁代指男子(古时候只有男子可以戴帽子)。总的意思是说女子乔装打扮,女扮男装。
  • 38、不辞而别: 不辞而别bùcí’érbié (1) 不向人告别就离开 例 他不想跟她去商议,他得走,想好了主意,给她个不辞而别。——老舍《骆驼祥子》 英 go away without saying goodbye 英 quit without notice
  • 39、不辞而別: 辞,告辞。别,离别。指没有告辞就离开了。
  • 40、摈而不用: 放弃准备好的条件或机会却不去使用。
  • 41、并日而食: 并日而食bìngrì’érshí (1) 隔几天才能吃一天的饭,形容生活窘困之极 英 be very poor
  • 42、并曰而食:并日:两天合并成一天。不能天天得食,两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粮食。形容生活穷困。
  • 43、并辔而行:见机:看时机,看情况。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 44、炳烛而行: 点燃蜡烛,用以照明。形容人到老年,好学不倦。
  • 45、炳烛而学:点燃灯烛于夜间游乐。谓及时行乐。参见:[[秉烛夜游]]
  • 46、勃然而起:怒气腾腾地站起来。
  • 47、博而寡要:  谓涉及面很广,但不能把握其关键和要点。
  • 48、博而不精: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 49、不约而同: 不约而同bùyuē’értóng (1) 不约,言事前未尝约好。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商量而彼此行动相同 例 她一讲完,大家不约而同都鼓起掌来 英 take the same action or view without prior consultation
  • 50、不言而喻: 不言而喻bùyán’éryù (1) 不待释言已可晓悟 例 南北省份距离这么遥远,风物景观相差之大就不言而喻了 英 it goes without saying (2) 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 例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 英 it is self-evident (3) 自明的,无须解释的 例 不言而喻的责任 英 prima facie
  • 51、不一而足: 不一而足bùyī’érzú (1) 不一一列举就足够了。形容很多 英 too many to be enumerated;and so on
  • 52、不胫而走: 不胫而走bùjìng’érzǒu (1) 没有小腿却能跑。形容消息等传播迅速 英 spread far and wide;get round fast;run without leg
  • 53、不期而遇: 不期而遇bùqī’éryù (1) 未经约定而意外相遇 英 unexpected encounter;chance on
  • 54、不教而诛: 事先不进行教育,就加以惩罚。语本《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 55、不得而知: 不得而知bùdé’érzhī (1) 无从知道 英 unable to find out
  • 56、不寒而栗: 不寒而栗bùhán’érlì (1) 不冷而发抖。指恐惧心理引起的惊抖 例 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郡中不寒而栗。——《汉书·义纵传》 例 全身不寒而栗 英 shudder with fear;tremble with fear
  • 57、不翼而飞: 不翼而飞bùyì’érfēi (1) 形容运行或传播迅速 例 原来是,“梁永生大闹黄家镇”的消息,不翼而飞,早在这运河两岸的各个村庄传开了。——郭澄清《大刀记》 英 spread fast;spread like wildfire (2) 比喻东西突然消失 例 他还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烧饼油条已经不翼而飞了。——老舍《四世同堂》 英 vanish all of a sudden
  • 58、不期而然:期:希望。然:如此,这样。没有想到如此而竟然如此。也作“不期然而然”。
  • 59、秘而不宣: 秘而不宣mì’érbùxuān (1) 保守秘密,不对外宣布 英 keep sth. secret;hold sth.back;keep one's own council
  • 60、秘而不言:亦作"秘而不露"。
  • 61、秘而不露: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 62、擦肩而过: 没有抓住机会。
  • 63、擦身而过:互相错过,往相反方向离去。
  • 64、察察而明:谓在细枝末节上用心,而自以为明察。
  • 65、习而不察: 习而不察xí’érbùchá (1) 习:习惯。指常见之事,就觉察不到存在的问题 例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孟子》 英 to call it in question
  • 66、插肩而过:擦:挨.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
  • 67、称柴而爨:秤刚够分量的柴薪煮饭。形容人斤斤计较,俭省吝啬。
  • 68、冁然而笑:冁然:笑的样子。高兴地笑起来。
  • 69、贫而无谄:谓虽然贫穷却不巴结奉承。
  • 70、廛而不征: 说货物储藏在栈房中不征税。
  • 71、倡而不和:倡:同“唱”。和:响应。领唱无人应和。形容有人领导,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
  • 72、和而不唱: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
  • 73、倾巢而出: 倾巢而出qīngcháo’érchū (1) 形容全体出动 例 平日不大出门的人,这两天也都倾巢而出。——端木蕻良《曹雪芹》 英 turn out in full strength
  • 74、倾巢而动:倾巢而出 qīngcháo’érchū 形容全体出动平日不大出门的人,这两天也都倾巢而出。
  • 75、瞋目而视:发怒时睁大眼睛。
  • 76、趁虚而入:趁力量虚弱时侵入。
  • 77、秤薪而爨:薪:柴;爨:烧火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不从大处着眼。
  • 78、不劳而成: 不须劳苦就能有成就。
  • 79、瞠目而视: 瞠目而视chēngmù érshì (1) 张大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形容惊恐不知所措的神态 英 wide-eyed
  • 80、驰而不息: 驰:奔驰;而:连词;不息:不休息,不停止。全句是奔驰向前不停息的意思。
  • 81、疾驰而去:快速地向一个目标奔驰而去。疾:快,急速,猛烈。
  • 82、抶而仆之:把他们打倒在地,出自《五人墓碑记》。
  • 83、危而不持: 危而不持wēi’érbùchí (1) 国有危急之事,不须外力扶助便能安然平息 例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 英 when the nation is at stake but no people to save
  • 84、冲口而出:谓不加思索说出口来。
  • 85、扩而充之:扩而充之。
  • 86、恃宠而娇:就是说仗着自己受到宠信而骄横不可一世。
  • 87、础润而雨:柱下石湿润,预示天将下雨。比喻从小地方可观察出大道理,或从事物的变化迹象可以预测到事物的发展。语出宋邵伯温伪托苏洵所作《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参阅清李绂《穆堂初稿》卷四五《书后二则》。
  • 88、础泣而雨:柱子的基石泣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 89、触类而长: 1.语本《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意谓掌握一类事物知识或规律,就能据此而增长同类事物知识。
  • 90、触类而通: 1.见"触类旁通"。
  • 91、渴而穿井:比喻事前没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 92、垂拱而治:  《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孔颖达疏:“谓所任得人,人皆称职,手无所营,下垂其拱。”
  • 93、垂手而得:垂:垂下。手不动就能得到。形容毫不费力。
  • 94、数米而炊:炊:烧火做饭。一颗一颗地数好了米粒再去做饭。①比喻过分地计较琐碎小事,多劳而少益,不足以成大事。②形容人很吝啬或生活贫困。
  • 95、析骨而炊: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
  • 96、耰而不辍: 古代弄碎土块、平整土地的农具。
  • 97、循次而进:循:依照,顺着。依照一定的步聚或次序逐步推进或提高。亦作“循次渐进”、“循序渐进”。
  • 98、过此而往:除此以外。
  • 99、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jǐncǐ’éryǐ (1) 只是这样罢了 英 no more
  • 100、如此而已: 如此而已rúcǐ éryǐ (1) 如此:像这样。而已:罢了。就是这样罢了 英 that's what it all adds up to

而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怅而:犹怅然。
  • 2、俄而: 俄而é’ér (1) 不久;顷刻。也作“俄尔” 例 俄而百千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英 and soon
  • 3、睋而: 1.须臾;顷刻;短时间。
  • 4、不而: 不能。
  • 5、從而: 从而cóng’ér (1) ——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用于后一小句开头,沿用前一小句的主语。用于书面 例 通过同志们的帮助,消除了隔阂,从而达到了新的团结 英 thus
  • 6、卒而:突然。
  • 7、蛾而:不久。蛾﹐通"俄"。
  • 8、反而: 反而fǎn’ér (1) 表示跟上文意思想相反或出乎意料 例 我一解释,他反而更有意见了 英 instead;on the contrary
  • 9、故而: 故而gù’ér (1) 因此,所以 例 本来他学习很好,但由于思想上松懈,故而没考上大学 英 therefore
  • 10、忽而: 忽而hū ér 1.  变化迅速,出乎意料。 例 昨天还很热,今天忽而冷起来了。 英 now…,now…; 2.  不断交替出现。 例 早晨天上的云霞彩色幻变,忽而红,忽而白,忽而橙或紫。
  • 11、乎而: 1.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赞叹。 2."乎"和"而"是文言中常用的虚词,因借以指文言。
  • 12、惠而: 1.犹惠然。顺貌。
  • 13、既而: 既而jì’ér (1) 不久,一会儿,副词。指上件事情发生后不久 例 既而儿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例 既而得某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例 既而胡即放。——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英 soon;after a while;afterwards;later;subsequently
  • 14、继而: 继而jì’ér (1) 指接着某件事或行为之后,又接着…(先喝一瓶啤酒,继而又喝了一杯白酒) 英 then;afterwards
  • 15、假而: 假而jiǎ’ér (1) 假如,如果 例 假而以仆年先吾子。——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英 if
  • 16、进而: 进而jìn’ér (1) 继续向前;更进一步 例 认真学习词法,进而学习句法,才能全面学好语法 英 then proceed to the next step
  • 17、竟而: 竟而jìng’ér (1) 竟然 例 万没想到他竟而遭遇了不幸 英 to one’s surprise
  • 18、衎而:亦作'衎而'。和适自得貌。
  • 19、可而:犹可以。
  • 20、涟而: 亦作“涟而”。
  • 21、馁而:饥饿。
  • 22、偶而:有时候。
  • 23、凄而: 1.凄怆。 2.寒凉。
  • 24、颀而:犹颀然。长貌。
  • 25、甚而: 甚而shèn ér (1) 即甚至 例 时间长了,我甚而连他的名字也给忘了 英 even
  • 26、始而: 始而shǐ ér (1) 表示某一情况或动作开始(后面多接用“继而”、“终于”等副词) 例 始而惊愕,继而欢喜 英 at first
  • 27、倏而:迅疾貌。指短暂的时间。
  • 28、恬而:犹安然。
  • 29、伟而:犹伟如。伟大壮美貌。
  • 30、奚而:疑问词。犹为何;如何。
  • 31、幸而: 幸而xìng’ér (1) 幸好、幸亏 例 幸而有他引路,我才少走了很多弯路 例 幸而杀彼。——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例 汝幸偶我。——清·林觉民《与妻书》 例 吾幸得汝。 英 luckily;fortunately
  • 32、旋而:顷刻﹐不久。
  • 33、已而: 已而yǐ’ér (1)不久;后来 例 突然雷电大作,已而大雨倾盆 例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例 已而英、霍山师大起。——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英 soon (2) 罢了;算了 英 let it be (3) 时而(叠用) 例 旁观皆为之嘻笑,已而叹骇,已而怒骂。——宋·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 英 sometimes…sometimes…
  • 34、因而: 因而yīn’ér (1) 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结果 例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因而是不可战胜的 英 as a result;with the result that;thus
  • 35、暂而:暂时,暂且。"而"表语气。
  • 36、若而: 1.若干。
  • 37、从而: 从而cóng’ér (1) ——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用于后一小句开头,沿用前一小句的主语。用于书面 例 通过同志们的帮助,消除了隔阂,从而达到了新的团结 英 thus
  • 38、然而: 然而rán ér (1) 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 例 乐曲终止了,然而无人离席 例 然而汝亦不在人间。——清·袁枚《祭妹文》 英 yet;however;but
  • 39、时而: 时而shí ér (1) 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 例 蔚蓝色的天空时而飘过几片薄薄的白云 英 at times (2) 叠用,表示不同的现象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发生 例 时而受称赞,时而受责备 英 by turns
  • 40、学而: 1.《论语》首篇篇名,后借指《论语》。
  • 41、意而: 1.传说中的古代贤人。 2.燕子的别名。
  • 42、之而:须毛。《周礼.考工记.梓人》:"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戴震补注:"颊侧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须鬣属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周官下》:"而,颊毛也;之,犹与也。作其鳞之而,谓起其鳞与颊毛也……然则之为语词,非实义所在矣。"与戴说不同。后人诗文中多用以形容须毛状的东西或指雕刻的鸟﹑兽﹑龙等的须毛耆鬣。
  • 43、一而: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而组词,而的组词,而字怎么组词,而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而字组词的组词,其中而字在开头的组词有28个,而字在中间的组词有1248个,而字在结尾的组词有43个。
  • 拼音ér
  • 注音ㄦ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DMJJ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而,颊毛也。——《说文》(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2) 表示并列关系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3) 表示递进关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4) 表示承接关系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5) 表示转折关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6) 表示假设关系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代词(1) 你;你的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3) 这样,此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助词(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动词(1) 如,好象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查看更多]

E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