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
拼音:mín shì
注音:ㄇ一ㄣˊ ㄕˋ
词性: 形容词

民事的意思

词语解释:

民事mínshì

(1) 有关民法之事

民事权利
civil;be related to civil law

(2) 参看“民法”

(3) 农事;民间的事情

民事不可缓也
farm work;civil

引证解释:

⒈ 犹国政。

《国语·鲁语上》:“舜勤民事而野死。”
汉应劭《风俗通·皇霸·五伯》:“夏后太康娱於耽乐,不循民事,诸侯僭差。”
汉荀悦《申鉴·政体》:“国无游民,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为养生。”
清唐甄《潜书·柅政》:“曷若量己之力……以其半勤民事,察农桑,筑圩防,计丰凶,除奸慝,则民亦少害矣。”

⒉ 泛指民间诸事;民政事务。

《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是月也,易关市,来商旅,纳货贿,以便民事。”
宋苏轼《答宋寺丞书》:“至於吏道、法令、民事、簿书、期会,尤非所长,素又不喜从事於此。”
《宋书·百官志上》:“司徒,一人,掌民事。”

⒊ 指力役之事。

《书·太甲下》:“无轻民事惟难。”
孔传:“无轻为力役之事。”

⒋ 指农事。

《孟子·滕文公上》:“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而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文选·张衡<东京赋>》:“日月会於龙狵,恤民事之劳疚。因体力以息勤,致欢忻於春酒。”
薛综注:“谓田事毕,休民力、息勤劳也。”

⒌ 泛指民间生活情事。

《汉书·循吏传序》:“及至孝宣,繇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閭阎,知民事之囏难。”
晋干宝《<晋纪>总论》:“节理人情,恤隐民事。”

⒍ 有关民法的。

如:民事纠纷;民事诉讼法。

国语词典:

农事。

词语翻译

英语
civil case, agricultural affairs, civil
德语
Zivilsache (S)​, zivil (Adj)​
法语
civil

网络解释:

民事

  • 民事,有关民法之事或者农事、民间的事情。
    • 1、他是民法的专才,任何有关民事问题,他都能应对如流。
    • 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强化和完善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也迫在眉睫。
    • 3、国际儿童拐骗事件的民事问题海牙公约。
    • 4、对于不当职务行为的民事责任分配存在着不同的学说和立法例。
    • 5、民事证明标准的改革方向应为法律真实下的高度盖然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要遵循相关的适用规则。
    • 6、最后,笔者对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几个主要问题的重构提出了自己的粗浅看法。

    字义分解

    • 拼音mín
    • 注音ㄇㄧㄣ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NAV
    • 五行

    (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

    (2)(名)某族的人:藏~|回~。

    (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

    (4)(名)民间:~歌|~谣。

    (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GKVH
    • 五行

    [ shì ]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