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duàn fà wén shēn |
注音: | ㄉㄨㄢˋ ㄈㄚˋ ㄨㄣˊ ㄕㄣ |
词性: | 成语 |
断发文身的意思
词语解释:
断发文身
(1) 古代吴越等地的一种风俗,把头发剪短,在身上刺花纹。旧用以指未开化的民族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吴越一带风俗,截短头发,身刺花纹,以避水中蛟龙之害。
引《左传·哀公七年》:“仲雍嗣之,断髮文身,臝以为饰。”
宋苏轼《策断》二五:“昔吴之先,断髮文身,与鱼鳖龙蛇居者数十世。”
闻一多《端节的历史教育》:“古代吴越人‘断发文身’,是我们熟知的事实。”
亦作“断髮纹身”。 冯至《伍子胥》九:“在吴越的边境上还有许多野人,他们是断发纹身的。”
国语词典:
截短头发,在皮肤上刺画文饰。古代吴、越一带野蛮的风俗。《庄子.逍遥游》:「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左传.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臝以为饰,岂礼也哉!」也作「文身断发」。
网络解释:
断发文身
断发文身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见是没见过的,只曾听说他们断发文身、生性残忍,而且……
- 2、古代泰伯、虞仲,自北方来到江南,也曾断发文身,而孔子盛称其德。
- 3、他们断发文身、拔牙殉葬;他们嗜血残忍,杀敌猎首;他们喜欢住在高高的树上,像鸟儿的巢穴;甚至于,他们胃口一开,还经常吃蚂蚁和老鼠。
- 4、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 5、越方外之地,断发文身之民也,以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
- 6、端委以治周礼,仲雍治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岂礼也哉,有由然也。
字义分解
- 拼音duàn
- 注音ㄉㄨㄢˋ
- 笔划11
- 繁体斷
- 五笔ONRH
- 五行火
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割~。绳子~了。
2.断绝;隔绝:~水。~电。~奶。~了关系。音讯~了。
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过。
4.拦截:把对方的球~了下来。
5.戒除(烟酒):~烟。~酒。
6.姓。
7.判断;决定:~语。诊~。独~专行。这个案子~得公道。
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无此理。~不能信。
- 拼音fā,fà
- 注音ㄈㄚ,ㄈㄚˋ
- 笔划5
- 繁体發、髮
- 五笔NTCY
- 五行水
fā
1.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2.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3.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4. 散开,分散:发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6. 打开,揭露:发现。发掘。
7. 产生,出现:发生。发愤。奋发。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发面。
9. 显现,显出:发病。发抖。发憷。
10. 开始动作:发动。
11. 引起,开启:启发。发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发布。发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fà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文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