讥议
拼音: | jī yì |
注音: | ㄐ一 一ˋ |
讥议的意思
词语解释:
讥议
(1) 嘲笑,议论
英
引证解释:
⒈ 讥评非议。
引《孔子家语·观周》:“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讥议人者也。”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六》:“况语録出之信口,记之门人,非文字銖两称停者,而毛摘片词,傅会胸臆,可乎!绎朱语二条,皆推服武乡,而杨以为讥议,难矣哉!”
叶圣陶《倪焕之》六:“根据这个见解,我们来考核我们所做的,就很有应受批驳和讥议的地方。”
网络解释:
讥议
- 1、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
- 2、这是我无法容忍的羞辱,哪怕我在她的跟前做出豁然大度的姿态,对世俗的讥议不屑一顾,但只要我还跟她生活在一起,就不得不卷入到舆论的漩涡中。
- 3、会昌四年底,武宗甚至打算立她为皇后,只因李德裕宰相进言说王才人家世既不通显,又无子息进为东宫,立为皇后,恐贻天下人讥议,所以才作罢。
- 4、曹操杀戮讥议自己的名士边让,引起兖州士大夫的激烈反抗,其势力几乎覆没。
- 5、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通轻侠,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 6、不能给对手留半丝机会,宁可得罪一字电剑门,让武林同道讥议敌视。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