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贼课
拼音: | dào zéi kè |
注音: | ㄉㄠˋ ㄗㄟˊ ㄎㄜˋ |
盗贼课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考核地方官吏侦破盗案﹑捕获盗贼成绩的制度。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考核地方官吏侦破盗案、捕获盗贼成绩的制度。
引《汉书·尹翁归传》:“京师畏其威严, 扶风大治,盗贼课常为三辅最。”
清顾炎武《日知录·盗贼课》:“《史记·酷吏传》武帝作‘沉命法’,曰羣盗起不发觉,发觉而捕弗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其小吏畏诛,虽有盗不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其不言。故盗贼寖多,上下相为匿,以文辞避法焉。此汉世所名为盗贼课,而为法之敝已尽此数言中焉。”
亦省称“盗课”。 《清史稿·李卫等传论》:“世宗以综覈名实督天下,肃吏治,严盗课。”
网络解释:
盗贼课
字义分解
- 拼音zéi
- 注音ㄗㄟˊ
- 笔划10
- 繁体賊
- 五笔MADT
- 五行金
(1)(名)偷东西的人。
(2)(名)做大坏事的人(多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
(3)(形)邪的;不正派的。
(4)(形)狡滑:老鼠真~。
(5)(动)〈书〉伤害:戕~。
(6)(副)〈方〉多用于不满意或不正常的地方:~凉|~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