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秀
拼音:shū xiù
注音:ㄕㄨ ㄒ一ㄡˋ

疏秀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疎秀'。亦作'踈秀'。
疏朗清秀。
挺拔秀丽。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疎秀”。亦作“踈秀”。

⒉ 疏朗清秀。

《新五代史·杂传五·李彦威》:“太祖见裕眉目疏秀,恶之。”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此子眉目疏秀,进退不慑。”
宋洪迈《夷坚乙志·无缝船》:“女子齿白如雪,眉业踈秀,但色差黑耳。”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明年生下一男,眉目疏秀,甚觉可喜。”
《明史·李景隆传》:“﹝李景隆﹞长身,眉目疎秀,顾盼伟然。”

⒊ 挺拔秀丽。

宋司马光《水红》诗:“烟枝静疎秀,风穗闲低举。”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辛党二家,并有骨榦。 辛凝劲, 党疏秀。”

网络解释:

疏秀

  • 疏秀亦作“疎秀”。亦作“踈秀”。 1.疏朗清秀。《新五代史·杂传五·李彦威》:“ 太祖 见 裕 眉目疏秀,恶之。”
  • 字义分解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NHYQ
    • 五行

    (1)(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2)(形)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林|~星。

    (3)(形)关系远;不亲近;不熟悉:~远|生~。

    (4)(动)疏忽:~于防范。

    (5)(形)空虚:志大才~。

    (6)(动)分散;使从密变稀:~散。

    (7)姓。

    (8)(名)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

    (9)(名)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

    • 拼音xiù
    • 注音ㄒㄧㄡ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TEB
    • 五行

    (1)(动)植物抽穗开花(多指庄稼):~穗|六月六;春谷~。

    (2)(形)清秀:眉清目~。

    (3)(形)聪明;灵巧:内~|心~。

    (4)(形)特别优异:优~。

    (5)(名)特别优异的人才:新~|后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