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算
拼音:lǐ suàn
注音:ㄌ一ˇ ㄙㄨㄢˋ

理算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治理,署理。
犹核算,计算。
审理;清算。

引证解释:

⒈ 犹治理,署理。

《元史·世祖纪十二》:“召江淮行省参知政事忻都赴闕,以户部尚书王巨济专理算江淮省。”
《元史·世祖纪十二》:“辛巳,詔遣尚书省断事官秃烈羊呵理算云南。”

⒉ 犹核算,计算。

《元史·选举志三》:“凡迁官之法……其理算论月日,迁转凭散官,内任以三十月为满,外任以三岁为满,钱穀典守以二岁为满。”
《元史·选举志四》:“军官转入民职,已受宣敕不曾之任者,拟自准定资品换授,从礼任月日为始,理算资考陞转。”

⒊ 审理;清算。

《元典章·刑部十一·强窃盗》:“如拿获招了呵,依着他招了的理算。”
《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年》:“阿尔哈雅掌兵民之权……其威权不在阿哈玛特下,宜罢职,理算其党,虽无所染者,亦当迁移他所,勿使久据湖广。”

网络解释:

理算

  • 理算是元代的审计制度。宪宗时受西域影响曾实行过理算。世祖时建立理算制度。理算以会计为基础,由御史台和廉访司负责,理算的内容包括会计是否属实,征收赋税是否符合规定,考核庶官的贪廉等等。中书省的赋税由御史台官考阅,诸王傅文券由监察御史考阅,诸王位下及行省赋税由廉访司官考阅,宣徽院所属两浙财赋府的赋税于次年二月由廉访司稽核,元代的理算制度对增加赋税收入,整肃吏治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弊痛不少。特别是到元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御史台官吏亦“上下贿赂,公行为市”,肃政廉访司官吏也不例外。结果使理算制度名存实亡。
    • 1、本文介绍了一种确定智能机器人抓手姿态的几何推理算法。
    • 2、阐述了信息填涂卡文档图像标记识别系统中的预处理算法。
    • 3、讨论了体的信号处理算法,并给出了一种极化捷变条件下的双平面角跟踪方法。
    • 4、律师的真理算不上真理,只是一种言之成理、利己的权宜之计。
    • 5、算法是基于控制论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有队列长度抖动小的特点。
    • 6、第八十八条当事人就共同海损的纠纷,可以协议委托理算机构理算,也可以直接向海事法院提起诉讼。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ㄌㄧ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GJFG
    • 五行

    (1)治玉。

    (2)(名)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

    (3)(名)道理;事理。

    (4)(名)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5)(名)管理;办理。

    (6)(动)整理;使整齐:~发|~一~书籍。

    (7)(动)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路上碰见了;谁也没~谁|置之不~。

    (8)(Lǐ)姓。

    • 拼音suàn
    • 注音ㄙㄨㄢˋ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THAJ
    • 五行

    (1)(动)计算数目。

    (2)(动)计算进去:~题。

    (3)(动)谋划;计划:~计|失~。

    (4)(动)推测:我~他今天该考试了。

    (5)(动)认做;当做:~我的。

    (6)(名)算数;承认有效力:我们中国人说话是~数的。

    (7)(动)作罢;不计较:~了吧。

    (8)(副)总算:最后~弄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