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理
拼音: | tōng lǐ |
注音: | ㄊㄨㄥ ㄌ一ˇ |
通理的意思
词语解释:
通晓事理。
共通的道理。
犹统理。
连通的纹理。
共通的道理。
犹统理。
连通的纹理。
引证解释:
⒈ 通晓事理。
引《易·坤》:“君子黄中通理。”
三国魏曹操《议复肉刑令》:“安得通理君子达於古今者,使平斯事乎?”
《平妖传》第五回:“你儿子忒不通理,做出恁般手脚。”
⒉ 共通的道理。
引《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又论皇帝王霸豢龙之説,甚是通理。”
《南史·徐羡之传》:“臣以为法律之外,尚弘通理,母之即刑,由子明法。”
宋曾巩《正长各举属官诰》:“盖上下之体相承,如此以周天下之务,此古今之通理也。”
⒊ 犹统理。
引汉荀悦《汉纪·成帝纪四》:“臣闻天生蒸民,不能自治而立王者通理之。”
宋王禹偁《与冯伉书》:“今有商於之命,而亲友间往往相唁,诚以閤下通理是郡也。”
⒋ 连通的纹理。
引唐白居易《云居寺孤桐》诗:“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
国语词典:
通达情理。
网络解释:
通理
字义分解
- 拼音tōng,tòng
- 注音ㄊㄨㄥ
- 笔划10
- 繁体通
- 五笔CEPK
- 五行火
tōng
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的。山洞快要打~了。这个主意行得~。
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炉子。
3.有路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
4.连接;相来往:沟~。串~。私~。~商。互~有无。
5.传达;使知道:~知。~报。~个电话。
6.了解;懂得:~晓。精~业务。粗~文墨。不~人情。他~三国文字。
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万事~。
8.通顺:文章写得不~。
9.普通;一般:~常。~病。~例。~称。
10.姓。
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鼓。挨了一~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