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罪
拼音:bì zuì
注音:ㄅ一ˋ ㄗㄨㄟˋ

蔽罪的意思

词语解释:

判罪。

引证解释:

⒈ 判罪。

《左传·昭公十四年》:“晋邢侯与雍子争鄐田……罪在雍子,雍子纳其女於叔鱼,叔鱼蔽罪邢侯。”
汉蔡邕《司空文烈侯杨公碑》:“命公作廷尉,惟刑之恤,旁施四方,惟明折狱,蔽罪於宪之中。”
清恽敬《与秦筠谷书》:“刘于宋之案,官吏役皆欲蔽罪此人,其罪惟敬一人知之,而不能白之,真可耻。”

网络解释:

蔽罪

  • 蔽罪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ì zuì,是指判罪。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ㄧˋ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AUMT
    • 五行

    (1)(动)遮盖:遮~|掩~|隐~。

    (2)(动)概括:一言以~之。

    • 拼音zuì
    • 注音ㄗㄨㄟ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LDJD
    • 五行

    (1)(名)作恶或犯法的行为:~案|~犯|~名|~囚|~人|~责|~证|~恶滔天|~魁祸首|~孽深重。

    (2)(动)过失:归~于人。

    (3)(形)苦难;痛苦;受~。

    (4)(动)把罪过归到某人身上:~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