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伏夜行
拼音:zhòu fú yè xíng
注音:ㄓㄡˋ ㄈㄨˊ 一ㄝˋ ㄒ一ㄥˊ
词性: 成语

昼伏夜行的意思

词语解释:

白天隐伏,夜里行走。一种隐蔽行动。

引证解释:

⒈ 白天隐伏,夜里行走。一种隐蔽行动。参见“昼伏”。

《东观汉记·郭丹传》:“﹝郭丹﹞昼伏夜行,求謁更始妻子,奉还节传,因归乡里,为郡功曹。”
《魏书·萧宝夤传》:“文荣(华文荣 )与其从子天龙、惠连等三人,弃家将宝夤遁匿山涧,赁驴乘之,昼伏夜行, 景明二年至寿春之东城戍。”
《元史·张晋亨传》:“晋亨跋涉险阻,昼伏夜行,仅免於难。”
陈毅《寄友》诗:“风吹雨打露霑衣,昼伏夜行人迹稀。”

网络解释:

昼伏夜行

  • 昼伏夜行是一个成语,读音是zhòu fú yè xíng,指为避免被敌人发现所采取的秘密活动。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
  • 昼伏夜行的近反义词

    反义词

    • 1、为了躲避敌人的空袭,部队昼伏夜行,赶往前线。
    • 2、两舰从福州起航,一路上昼伏夜行,终于在第五天回到了威海卫港口。
    • 3、所以他只有一个人昼伏夜行,冒着生命危险过沙漠、戈壁,向西而来!
    • 4、经过五天的昼伏夜行,那日下午,苗民先遣队到达了敌营附近,队伍即行休整,以利夜晚战斗。
    • 5、苏武昼伏夜行,尽量避开汉军和小股的匈奴军,以防不测。
    • 6、他沿着长长的铁路线一直向西行进,昼伏夜行,鞋底磨穿了洞,脚底板磨破了,打起了血泡,疼痛不已,他一直坚持着。 

    字义分解

    • 拼音zhòu
    • 注音ㄓㄡ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NYJG
    • 五行

    (名)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夜|白~。

    • 拼音
    • 注音ㄈㄨ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WDY
    • 五行

    (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

    (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

    (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

    (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

    (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

    (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

    (7)(Fú)姓。

    (8)伏特的简称。

    • 拼音
    • 注音ㄧㄝ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YWTY
    • 五行

    (1)(名)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跟‘日’或‘昼’相对):~晚|白天黑~|三天三~。

    (2)(名)〈方〉指天黑;入夜:天快~了。

    • 拼音háng,xíng
    • 注音ㄏㄤˊ,ㄒ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FHH